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2031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过程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
2、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三、【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看,倾听,思考。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目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利用
3、图片和视频,结合国际形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环节二、探寻原子结构的发展史【讲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科学家们也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开始进一步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了解历史上
4、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了解历史上“枣糕(西瓜)模型”:观看视频,交流观察到的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思考、讨论、交流。得出:通过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讲述】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即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卢瑟福的“α粒子散
5、射实验”。,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播放实验的视频】【提出问题】根据这些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呢?【讲述】卢瑟福认为,带正电荷的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沿着不同轨道运转。【投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一小部分带正电的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由此得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
6、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倾听,理解。培养学生建立将微观问题模型化的科学研究方法。【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得出:(1)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两部分构成的;(2)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带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构成的,特殊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环节三、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请用简洁
7、的语言加以描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原子核内的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环节四、课堂练习请根据氧原子的信息,分析氧原子的构成,并说明氧原子不带电的理由是什么?思考,交流表达。巩固所学知识。环节五、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谈本节课收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