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

ID:40636926

大小:412.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5

上传者:U-163792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_第1页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_第2页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_第3页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_第4页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1.【答案】A【解析】B项,流水淙(cóng)淙;C项,胴(dòng)体;D项,一刹(chà)那。注意A项中的戛(jiá)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考点】现代汉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音。2.【答案】C【解析】A项中的“胜地”应为“圣地”;B项中的“故有”应为“固有”;D项中的“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考点】辨析同音词,根据语境正确书写汉字,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义与字形。3.【答案】B【解析】A项中“侧目”意为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愤恨。这与语境中老人的“拳脚功夫,引来……观赏”的感情色彩不符;C项中“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中鼎足而立”,强调三方面分立相持,而语境中相持的只有两方面。【考点】词语,常见词语和成语的运用。4.【答案】B【解析】A“京津地区”等几处的顿号有误,“黄淮、江淮、汉水流域”之间的顿号使用正确,它们合起来和“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及“贵州”构成并列关系,所以其他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句末两个含有疑问词的句子,均做“思考”的宾语,并非疑问句,不能用问号,应改为句号。D.括号的注释位置不当,括号用来注释时,要紧贴注释对象后,从句意上看,括号内容应提至“腹白”后“很小”前。【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常见标点符号5.【答案】C【解析】A.语意歧义,“两个”这一数量词可以修饰“目击者”,也可以修饰“弹壳”,这样就造成了表意不明。B.句式杂糅,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困雅”或“让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雅”。D.搭配不当,“当今的世界”与“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能搭配,应改为“进人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考点】辨析病句,常见语病类型的辨析二、6.【答案】D【解析】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于文无据。B.“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的意思是说永恒的宁静是中国画而不是中国艺术追1/5 求的,且只是主要面目,不是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于文无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曲解了原文第三段中“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的意思。【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7.【答案】D【解析】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有悖于原文第④段中“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的表述,并非“反衬”。【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8.【答案】A【解析】B项,“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错,目的是论证“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项,“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于文无据。D项,“静之寒就是空之寒”扩大了范围,原文第⑤段中说的是“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三、9.【答案】B【解析】秀:秀丽【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0.【答案】D【解析】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趁着。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D项,都是副词,竟然。【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11.【答案】C【解析】②写的是“松上薜萝”;③写的是“嘉树”;⑤写的是“章君”。【考点】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12.【答案】B【解析】张冠李戴,作者是因为“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而建造了环中亭。【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Ⅱ卷四、13.(1)【答案】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答案】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2/5 【解析】(1)注意“负”“砺”的翻译;“树”“帅”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现象;“自见”的宾语前置句式特点。(2)注意“凌”“易”的翻译:“非……耶”的反问句式;“厉”通“砺”的通假现象;句子的语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14.【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1)答题时首先要注意答案的范围在三、四两句,万万不可超出这个范围。其次要注意描写烟的词语,第三句中的“色如云白”、第四句中的“流来”“寺前”都表现了烟的特点。最后再通过“如”“流”:二字来回答第二问。(2)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要从景和情两个方面来分析。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美丽的山寺夜景,第五句中的“惜”字点出了不眠的第一个原因——惜景。诗歌最后两句比较直白,“无家客”道出了不眠的第二个原因—思家。【考点】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15.【答案】(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尽长江滚滚来(2)寄蜉蝣于天地齐彭殇为妄作(3)如今有谁堪摘不相为谋(4)钟鸣鼎食之家景行行止【解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有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五、16.【答案】①如果②甚至③因此④否则【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1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2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3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考点】正确运用虚词。17.【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解析】主持词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练生动、上下贯通,表述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和谐,便于听众瞬间把握信息,便于主持人控制节奏。因此,捕捉上下文句之间的话题关联是重点。这是一段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主持词,表达的是对老师的歌颂与费美,围绕所给出的句子并结合教师生活的特点进行就近联想。第一处所给出的句子写的是粉笔,考生可以写教鞭、课桌、课本等;第二处所给出的句子写的是加减乘除,考生可以写诗词歌赋、甲乙丙丁等。【考点】准确仿写句式。3/5 18.【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解析】该题要求给“创造”下定义。解题时首先要找出“创造”的上一级属概念,然后筛选有关信息,加以组织表达,最终形成一个肯定的判断语句即可。六、(一)19.【答案】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文章中寻找对老人和老牛进行描写的语句,然后分析概括。对他们的描写主要包括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20.(1)【答案】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2)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解析】(1)本题需要先分析出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联系上文“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等表述,可以看出老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以及对老牛的关爱和依恋之情。(2)本题需要先分析出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联系上文对老牛来历的介绍和老人“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表明他们相依为命的亲密关系。【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1.【答案】(1)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2)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3)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4)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22.【答案】(1)“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2)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3)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4)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二)19.【答案】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做铺垫。【解析】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考点】分析作品结构。4/5 20.(1)【答案】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2)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透过语句表述的字面意思深入把掘其内在含意。联系该句前后的两句话可以推知。(2)解答本题需要分别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再深人挖掘其内在含意。结合尾段,联系全文内容可以推知。【考点】赏析作品内涵,赏析作品内涵。21.【答案】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解析】对③④段分层压缩,根据题干要求将关键信息简要概括即可得到答案。【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22.【答案】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解析】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七、作文23.【答案】无【解析】本则材料围绕“《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给莫言等多位作家的作品挑错,这些作家虚心接受”展开。审题难度不大,可写范围比较宽。从莫言等作家角度立意:①学会坦承与真实。坦率真诚为做人之本。面对众多者公开的纠错,作家们用言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②多一些虚心和谨慎。面对纠错,无论是铁凝还是莫言,毫无狡辩之心,不见骄矜之气,低调、诚恳、谨慎,却显大师风范,令人敬佩。从杂志开设专栏角度立意:①我们都应多一些勇气和担当。纯洁文学,避免谬误流传,需要莫言这样有勇气的作家,也需要《咬文嚼字》这样有担当的刊物,和谐社会尤须如此。②多一些怀疑精神,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权威才更接近真理和科学。对于选材,学生可以关注国际热点:日本对“二战”的否认。也可以关注国内新闻:“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面对家暴问题的遮掩等。还可以关注自身:面对错误,首先是敢于承认,然后勇于改正;逃避错误,无视错误,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会担当,走向成熟。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