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93486
大小:29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之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追寻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之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及反思“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教学中,教要“到位”,但不能“越位”。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惑的循环往复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造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的过程,归根到底是‘让学习真正发生’。”基于以上认识,本课旨在寻找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教学。课堂上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比划、比较、摆弄、顿悟,学习探究的过程、学习方法的归纳都由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产生数学体
2、验和数学素养。【设计说明】《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09面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在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解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另外,等量代换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这在今后几何图形的计算和证明中应用非常广泛。等量代换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等他们上初中后可能早就不记得什么时候学过这个内容,所以如何让这种数学思想深深的注入学生的脑海才是我们这堂课的追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并运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3、:培养学生有序逻辑推理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在丰富的数学情景中,让学生感受等量代换与古代生活、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学生心中播撒学好数学的正能量。【教学重点】感受和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找“中间量”作跳板,完成等量代换,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现代”等量代换1、大屏幕出示:某学校的作业评价很让学生感兴趣,如果作业做的非常正确、非常认真的话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北京福娃”卡片,如果连续5次都得到北京福娃卡片的话,就可以换有“大拇指”标志的
4、卡片,如果连续3次都得到“大拇指”卡片,就可以换有“小博士”头像的卡片,连续得2次“小博士”卡片,就可以“单元免试”,最后还可以获得外出参观游玩的机会。2、教师故意用较快的语速读题,学生双眉紧皱、云里雾里。【设计意图】利用这一情景,可以诱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有点“晕”,有点“绕”。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必要的铺垫。]二、复现“古代”等量代换“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很熟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内涵。【设计意图】这一情景设计是为了与上一环节进行照应,一古一今,一难一易,是枯燥的数学既有了历史的深
5、邃,又有了现实的真切。这带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考验,更是一种美妙的情感体验。三、寻找“生活中”的等量代换(一)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主题图: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弄明白第1和第2个天平的含意: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例2这个问题作铺垫。2、动手操作,汇集思想先安排4人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摆一摆;再汇报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用不同的方法
6、解决。法1:摆一摆;法2:写一写;法3:算一算。【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想法。3、课件演示,夯实思想用课件清晰展现西瓜换苹果的全过程。(二)逛快餐店填空:麦当劳叔叔告诉我们:“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翅,1个鸡翅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1个汉堡可以换()个冰淇凌。(三)游动物园解决“做一做”(先引导学生观察第1、第2个跷跷板,弄清图意,再激发学生利用“换”的方法来解决:2头牛与几只羊同样重这个题。)【设计意图】这个题比例2提出的问题多一步,学生处理时
7、可以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四)解决第111页第4题先讲述题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动物,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跷跷板,并让学生先说出每一个跷跷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让学生解决“1只鸡与1只鸭谁重?”的问题。【设计意图】这个题比上面的题难度大了,这是个变式的等量代换,需要从不等量中寻找等量关系,进一步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回归“数学中”的等量代换数形大变换:求出●、▲、■所代表的数。(1)▲+▲+●=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