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90804
大小:10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4
《12.2.1全等三角形判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一些数学活动分析数学问题,从而获得一些数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引导他们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在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注重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有条理得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获得分析问题的经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
2、知识,初步掌握了一点说理方法,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作好了准备。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学习,对“能够完全重合”的涵义有了明确认识,知道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掌握了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概念及找寻规律,但个别学生在理解、应用上还须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也会有所收获。教师要给予个别关照以及适当的精神激励,让他们逐步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型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注意的稳定性虽然较之七年级有一定发展
3、,但无意注意仍然在一定程度困扰有意注意,好奇、好动的习性依存,因此,教学中尽量采用问题诱导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简单说理——规范推理”攀升,加强图形、文字与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使学生顺利渡过推理难关。知识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在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概念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节共安排了八个探究活动,按照六个课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重点探究“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初步会用这个判定公理进行简单的
4、推理论证。为此,教科书以全等三角形定义为载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从减少定义条件入手,运用观察演示、操作确认、画图验证等手段,逐步探究出“SSS”判定方法,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是进行规范推理论证的基础,实际是平面几何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对探究特殊四边形、多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位似变换的研究,有着基础性和工具性作用;另一方面,本节所涉及的分类讨论思想和尝试法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重要影响,因此,本节无论是在知识传承还是在能力培养、乃至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的内容.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会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
6、应相等;在具体情境中探寻全等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教学方法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题的教学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以“引导——发现教学法为主,辅之直观演示、讨论交流,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心关注。学法指导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教学资源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
7、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评价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引导、讨论教学法.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目的活动1创设情境
8、,导入新课(约5—10分)。复习旧知,提出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激发探究欲望。活动2诱导尝试,探索发现(约10——15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活动3变式运用,巩固新知。(约7——12分)通过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补充。活动4全课小结,内化新知(约4分)将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活动5推荐作业,补充升华(约5分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