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84160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3
《我的师父顾景舟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怀念恩师顾景舟恩师顾景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七年了。我总想写一点东西,以表过对恩师的经念和崇敬之心。本人于1956年进厂,后转工艺班学心,1958年进顾辅导所带“上游班”学艺,在此期间,深得师父的教诲,许多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师父常说,要做好壶,先做好人。他对学生的要求之严格,近乎苛刻:一块泥片只能打13下,必须打出厚薄适宜的泥片来,没有领悟、没有进步就得挨骂,有时学生看到他的影子都害怕,别的师傅这样评价:“顾老看上谁,喜欢谁,谁准经常挨骂”,这也是师父对徒儿的另一种爱吧。制壶工具必须自己做,先学做工具,工具做不好,就不能做好壶,师父做壶的工具不少于120种,“工欲善其事
2、,必先利其器”。自己在创作中自制工具实在是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自己案头做什么样工具的器具应有尽有,什么工具都自己做。师父诲人不倦,每次上课,重点突出,说理透彻,由浅入深,并亲自示范操作,深得徒弟们的尊敬和爱戴。师父的工艺技术讲课共20堂,从选砂,原料制备、成品加工、烧成,尽是传统技艺理论提升的依据及紫砂文化的深化和总结。他的规矩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代代袓传的传统中领会、理解,同时融会进自己所悟的心得,言传身教,每周五和周日上技术课,对于学生的听课笔记,有时还亲自加以批改。记得师父在教我做“象腿花瓶”时,将“象腿花瓶”的造型特色、设计思路、工艺要求、工具制作—交代清楚,并针对作品造
3、型,讲点、线、面的组合运用,逐一进行解剖分析,从而使制作者体会到作品精、气、神之所在。他常说:“技不是艺,技艺要分开,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总有绝招。我不保守,但老靠传授还不行,还要靠自己去琢磨、去消化、去领悟,‘悟’十分重要。”记得一次我在做“象腿花瓶”时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象腿”和如意盖片时有开裂情况;二是瓶之如意片线条不挺括,师父看到后,首先检查我理线条的线梗,又问我要了把斜凿,亲自帮我修好线梗,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理”。经师父这么一摆弄,线条挺括了,转角轮角分明了,他还解释了这样修的道理,让我既高兴又佩服。关于象腿如意片的开裂问题,师父问“象腿”和壶体的厚度有什么不同,我说“象
4、腿”厚一点。他又问结构又有什么不同,我说壶体易干燥一点。“那么你说说为什么还会出现干裂呢”?我会意地笑了。师父又说:“上如意片,瓶体硬度不对不易上实,且不易拍打,一拍就变形,过分干燥和如意片干湿不一致,如意片面积较大,干燥中会不出现问题吗?你必须严格控制两者的干湿度,同时要把脂泥覆匀覆实。”经这一指点,缺陷减少了。一只象腿瓶要13道工艺,后来又在师父的指导下改进了7道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们常说,师父不愧是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典范。1958年,恰逢“大跃进”,“左”倾之风也影响到了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里提出要把手工制壶就成机械化生产,脾气耿直的师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为技术辅导,
5、他知道紫砂壶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这正是紫砂的迷人之处,是不能丢的。因此,他被评为“右倾”典型,从手工车间调到辘轳车间。但师父还是服从安排,到辘轳车间上班。一次因为转动皮带脱落,师父用手去上皮带,被皮带的接头螺丝挂上衣袖,带进皮带,伤了头部。送进医院后,厂部派我照顾师父。在此期间,他谈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壶先做人”,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不出好壶的。师父多年前的教诲,我一生铭记在心,并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记得在1990年初冬的一天,我带上自己做的两把壶去师父那里请教。那天天气暖和,已有多时未见面了,大家相互问好,谈些家中之事。这时,我把两把壶放在师父面前说明来
6、意,一把是传统“在瓢壶”,一把是“龙泉壶”,师父时而审视,时而定神思考,看得十分专注。他指首石瓢壶说,这是历史文人与紫砂艺人合作的文人壶代表,以展现中国传统书画在紫砂壶上镌刻的代表作品。说话间,老人家从资料柜里拿出两张照片,一张是子治石瓢,一张是景舟大石瓢,他指着两张照片,就底与口、身简、壶嘴、壶把衔接等逐一进行比较,并说明他为什么要作这些改进。经他一分析,更显景舟石瓢之稳重中见端庄、圆润中见骨架。柔中带刚,收放自如,浑然一体,真是精、气、神十足。然后又指着龙泉壶,讲了许多传统继承与改革创新相互间的关系。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得高兴,听得专注,师父一时兴起,为两把壶挥毫
7、题词:“体素储洁”、“汲泉几试新茶”,我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恩师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反映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的风范。吴亚平供本刊特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