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导案

《功》 导案

ID:40425705

大小:18.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功》 导案_第1页
《功》 导案_第2页
《功》 导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功》 导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功主备人徐成建导者徐成建课型新课使用时间5.12课标要求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通过观察和实验,

2、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 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导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阅读指导法。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导学准备木块、细绳、弹簧测力计。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谈话引入:蚂蚁虽小,力气

3、却大,一只蚂蚁可以举起相当于它体重50倍的物体,相当于我们人举起一个2.5吨的物体,在举着重物的时候虽然它很累,但在物理学上来说它并没有做功。这是为什么呢?思考、讨论并试着回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个有关的知识——功。板书:——功。新课导学一、功的含义:1、让学生自学课本62页1-3自然段并参照图11.1-1及图注完成学案上的1小题。教师演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教师讲解: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

4、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也就是说:这个拉力对木块的向上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说这个拉力对木块作了功。强调:物体必须是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物体移动距离是这个力作用的结果。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学生展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结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引导学生总结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但无距离(劳而无功)。(2)有距离但无力。(3)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3、实例说明(突破难点)。(1)举例说明:我们周围做功

5、和不做功的例子各一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行点评。(2)完成学案上的3小题。教师简单讲评并总结前面的两个知识点。二、功的计算1、学生自学P63到P64例题前的内容。理解、识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阅读、分析、讨论、总结,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第1小题。小组讨论、合作理解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学生对学、群学,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知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并完成学案上的第2小题。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的第3小题。学生理解、识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第4小题。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概括、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能力和正确书2、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第4小题。3、教师讲解强调:(a)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1J=1N·m)(b)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三、课堂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理解、识记本堂课的相关知识点。写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本堂课的相关知识点。布置作业1.课本64页动手动脑

7、学物理1-4题2.拓展题:估算一下自己从一楼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板书设计导学反思一.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但无距离(劳而无功)。2、有距离但无力。3、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三、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W=Fs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焦=1牛•米(1J=1N•m)四、解:因为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

8、f=800NW=FS=800N×3000m=2.4×106J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