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回顾拓展一

五下回顾拓展一

ID:40403127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五下回顾拓展一_第1页
五下回顾拓展一_第2页
五下回顾拓展一_第3页
五下回顾拓展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五下回顾拓展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2.回顾第一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在篇章内容组织上的表达特点,通过回顾《草原》引导学生加深对“风情民俗”类文章写法上的认识,通过回顾《白杨》强化学生对“借物喻人”类文章读法的掌握。3.积累《浪淘沙》《凉州词》这两首古诗,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顾第一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在篇章内容组织上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回顾《草原》引导学生加深对“风俗民情”类文章写法上的认识,通过回顾《白杨》强化学生对“借物喻人”类文章读法的掌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

2、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图文资料。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谈学习所得同学们,通过第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祖国的西部。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板书:回顾·拓展一)(一)“西部知识库我眼中的西部”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分别对祖国西部的自然风光及风俗民情、历史文化以及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请你结合学过的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谈一谈你的感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拿出你搜集的资料并组织一下语言。(板书:交流感受)学生汇报交流(3-4个)刚才同学们都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课外的资料说出自己对西部的独特感受,表达得有理

3、有据。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回到课文。(二)“温故而知新写法读法我都懂”1.《草原》一课,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蒙汉之间浓浓的民族情;《白杨》一课,使我们由戈壁白杨、两代人谈话想到了一代又一代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新疆建设者们。这两篇课文在篇章内容的组织上很有特点,让我们交流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板书:总结写法)2.回顾拓展《草原》(1)请同学们浏览《草原》一课,想一想,这篇文章在篇章内容的组织上有什么特点?(出示ppt)学生回答:先写了草原的自然风景然后写了这里的民俗风情。师:嗯,你概括的很准确。《草原》是一篇介绍一个地方风情民俗的文章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篇章

4、内容的组织上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先描写这里的风景再过渡到介绍这里的风情。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对这样布局谋篇方法是否真的理解了。(2)拓展阅读老师这里还有两篇介绍一个地方风情民俗的文章,请你快速默读两篇文章,完成相关练习并思考:哪篇文章的在篇章内容的组织上和《草原》更为相似?课外拓展阅读《牧场之国》和《成都的春天》(见附录)学生分析:《成都的春天》先写了成都的花木再写了成都的风俗民情《牧场之国》先写了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再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白天和傍晚的荷兰。所以,与《草原》更为相似的是哪篇文章?《成都的春天》那么,《牧场之国》在篇章内容的组织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总分的结构)(3

5、)写法拓展但是,只会辨别还不够,老师这里还有更难的挑战,你们敢不敢试试?同学们看,这里是哪里?(天津古文化街)我们先走进古文化街看看。如果让你写一篇介绍天津古文化街的作文,你会怎么写呢?预设:先写这里的景物,比如这里的房子,这里的路,还有这里的塑像,甚至是文化街里的小玩意儿;接着可以写这里的人,比如文化街的商人,茶馆里的人,还有来这里的游客。其中,游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等等。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呀,老师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津味儿十足、热闹非凡的古文化街了。看来这种写作方法很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3.回顾拓展《白杨》(1)刚才我们复习了《草原》,现在我们再来回顾《白杨》。《白杨》一课的作

6、者想赞美边疆建设者,却没有直接抒发这种感情,而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借物喻人)(2)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运用这种方法的句子么?请你来读一读。(3)作者借什么物来赞美什么人?(4)“其实,我们曾经接触过这个方法,你们还记得哪篇课文也用了这个方法么?(出示ppt)不错,就是许地山先生笔下的《落花生》。许地山先生想借什么物来赞誉什么样的人?(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5)那么,联系两篇文章的题目,你们发现了什么?(都以所借之物为题)“借物喻人”是一种表现人物品质的好方法,有“曲径通幽”之妙。谁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借物喻人”么?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

7、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6)“借物喻人”有什么作用呢?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当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碰到以事物的名称为题目的文章时,我们就要敏感了,看看这篇文章是否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了。如果是,自然对文章中心主旨的把握自然不可只停留在这个事物上,而是要——进一步想到具有此种品质的人了。这是一种阅读理解的技巧,希望同学们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