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

ID:40279408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_第1页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_第2页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真回顾《“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二学段)》这门课,依据对内容的理解,请谈谈你对这部分核心内容的分析。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重要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我主要把数感、符号意识两个核心概念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数感数感就是对数的感悟。《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在以前的教学中,总感觉数感是直觉,是潜意识的,我们也感到数感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不好把握,找不到它的教学支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呢?下面我就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观点:我认为一节课中数感的培养分成四个步骤:1、体验生活,建立数感。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这节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要讲透十分困难,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比是一种数量关系。比如,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那么甲是乙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在毕业前总复习阶段常有学生弄错。我觉得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很完整地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甲数与乙数的比为:3:2,它可以表示至少两种数量关系:甲数是乙数的3/2,乙数是甲数的2/3。其实,老师们看似简单,其实对学

3、生来说是很容易混淆的。也许在学习比这一章时,这个“比”所表示的这两个关系能够形式地记住的,但是很多学生仅停留在这种形式上,根本不理解为什么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到那里去”,比从哪里来?其实,比就是从生活中来,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所表示的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若3:2的意义是这样渗透的,可能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课件出示:3杯牛奶和2杯果汁,先让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表示出牛奶与果汁的关系,再引入比来表示牛奶和果汁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比能简洁地表示出分数所能表示的

4、两个数量关系,认识到学习比的必要性。并能理解比所表示的这两个数量关系,并很好地感悟比的意义,建立数感。当学生建立数感后,遇到生活中的溶液配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米与水的比为:1:2,学生会想到水量是米量的2倍。从而在这些生活实例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了数感。2、实践操作,增强数感.比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可安排学生完成以下操作活动(1)让学生把大米装在塑料袋里,并称出1千克的大米,让学生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2)学生分别掂一掂自带的物品(如重500克的袋装盐、重250克的味精)比较,并体会不同重量物

5、品的感觉差异。(3)发给每组三个重量不一装有大米的塑料袋(内有一袋重为1千克),让学生分别掂一掂,找出重1千克的袋子,看谁找得准。(4)让学生拿出若干的课本和练习本,先掂一掂,并能够增减,估计一下是否有1千克,再用称验证,然后推测出2千克、5千克的总粒数。在实践操作中体会1克的物体能吹得动,1千克的物体能掂得动,强化了学生的数感。3、合作学习,交流数感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有一个从形象到表象,从表象到抽象,两个过程。而这两个过程,也是两次提升,而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合作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

6、习全过程,它不仅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还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人人可以尝试成功的喜悦。同学之间的语言最容易理解,数感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在《9加几》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后,这时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具体形象的层面,这时学生更多是对活动本身的喜欢,而不是对数学的热爱,若你认为活动经验的积累只停留这个层面,这样的教学很容易流于热闹的形式,根本没有深入到数学的本质。动手、动口、动脑都是活动经验积累的方式,只是动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这个环节及时组织学生回顾、交流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在头脑里摆学具”,获得完整的

7、操作过程的表象。并试着让学生把理解的表象的过程通过表现出来,也就是留下我们思考的痕迹。接着,结合算式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思考9+4可以怎样算,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了先凑成十,就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并在交流、对话中完成计算过程: 然后告诉学生:这种算法是将4分成1和3,先把9和1凑成10,再加剩下的3,这样算就会很方便,这样的方法就是“凑十法”。帮助学生根据动作过程抽象并认识“凑十法”。这样,学生的数感在讨论和观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4、解决问题,提升数感.当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更

8、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老师们应该特别重视起来。比如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后,再认识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教室里的学生人数,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我们还可以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