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45110
大小:13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管理学第七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治众—以民众为对象的管理引言知民治民养民7.0引言古代有识之士早就提出,成功就业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得民。如何治理好民众,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关键课题。治众的依据为什么要治众?怎样才能治众?这些问题是治众的基础。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对此取得了明确的认识。命题1:顺民则兴。顺民则兴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理论的必然结果命题2:治民有道。首先,治民需要德法兼用,德与刑不可偏废。其次,要德主刑辅。治众的内涵治众是指统治者在察民心、民情的基础上,通过教民、富民等手段,顺民、安民,最
2、终达到与民同乐的和谐境界。其主要的治理目标如下:一、安民。治众首先要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安民而不扰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二、富民。三、教化。“正人心、厚风俗”是对道德教化作用的高度概括。匡正人心是历代统治者实行思想统治的根本目标。四、图治。励精图治,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是治众的又一重要课题。本章重点阐述知民、治民、养民三个主题。知民:着眼于民情民意的管理。治民:着眼于社会秩序的管理。养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管理。治众的运用中国古代治众思想因其内容丰富、广泛、深入,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借
3、鉴意义。第一,完善管理方针,改进组织文化建设。第二,改善组织管理。第三,推动事业发展。7.1知民对于统治者来说,忘民、不知民是可怕的。不闭目塞听,注重民情、民意,这关乎兴衰成败,不可不慎。知民,着眼于民情、民意,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了解民情。心怀民众了解民情虚心纳谏知民7.1.1心怀民众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说苑·建本》享乐思民苦,居安不忘危是历代有识之士所倡导的。心怀民众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心中重民。民众在领导者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领导者自身的命运。第二,与民同乐。追求与民同乐是开明领导者应
4、有的精神境界。第三,理解民苦。理解劳动者的生存艰辛,是心怀民众的应有之义。7.1.2了解民情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易·益·彖》了解民情,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全面了解。全面了解要求领导者要多听细察百姓的声音。第二,微服察访。微服察访历来是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第三,重在问题。了解民情要重在了解问题。7.1.3虚心纳谏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潜夫论·明暗》古代帝王纳谏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要做到虚心纳谏,须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5、积极求谏。积极求谏就要有虚心纳谏的姿态。第二,拿出举措。积极求谏还要拿出具体的举措。第三,建立制度。古代明君都注重建立有效的进谏制度。7.2治民社会风气、民俗民情的好坏,是历朝历代兴衰的重要标志。治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管理民众,使社会有序发展。本章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治民施行仁政道德教化依法治理7.2.1施行仁政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贞观政要·仁义》根据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理原则,以德治理是治民的第一要义。第一,行宽政。第二,做表率。第三,法制化法制化就是把道德原则推演为
6、政治要求或法律约束。7.2.2道德教化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道德教化为历代所重视,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厚风俗。厚风俗就是要建立一个民风淳朴、讲究仁义道德的社会。第二,行德教。行德教首先是历代教育家所倡导,也是明君贤士所努力实践的。第三,树典型。匡正人心,还要树立典型,申明善恶以劝惩天下。7.2.3依法治理法者,王之本也。—《管子·心度》依法治理民众在具体做法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除暴安良。依法治理,首先就要做到除暴安良,整肃环境。第二,宽法抚民。宽法抚民是历代
7、开明的统治者注意采取的措施。第三,与德治结合。仅仅有严酷刑法还不足以完善社会秩序。法治还要与德治结合。7.3养民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养民政策能带来国家安定、社会发展。养民,作为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管理,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民富国安◆养民富民◆促进发展7.3.1民富国安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历史经验表明,富民战略施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基础。具体的,富民战略是建立在如下理念上的:第一,民富则国治。第二,民富则国强。第三,民富则官荣。首先,
8、民富会使官富。其次,民富也会给官带来荣誉。7.3.2养民富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实施各项养民、富民的经济政策是落实富民国策的保证。古人注重如下政策:第一,养民、安民。养民、安民的目的就是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第二,轻徭薄赋。第三,提倡节俭。7.3.3促进发展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统治者促进经济发展往往采取以下政策:第一,鼓励垦荒。第二,助民致富。第三,发展事业。本章反思1.古代治众思想的哪些内容更具现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