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

ID:40240613

大小:20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史一、确立与强化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意识——为什么要学?二、把握住古代文论的理论生命与核心精神——学什么?三、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怎样学?一、确立与强化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意识(一)中国文学批评史意识的觉醒、发展与转型(二)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中承传传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一)中国文学批评史意识的觉醒、发展与转型文学批评史意识:一种将文学批评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批评、研究与承传、光大的明确性与自觉性。1、萌芽状态王逸《楚辞章句序》:“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班

2、固《离骚序》说屈原“露才扬己”云云。陆云《与兄平原书》第八评《文赋》:“兄文自为雄,非累日精拔,卒不可得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不审兄呼尔(怒叱)不?”多、艳←→清省陆厥《与沈约书》评《典论·论文》:“魏文属理,深以清浊为言”。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2、两大研究形态(1)“形而下”:在文献学范围内的实证性研究(2)“形而上”:以经史观主导的理论性批评(1)在文献学范围内的实证性研究A、目录学方面研究“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类例既分,学术自明”。(郑樵《通志·校雠略》)

3、传统的学问往往在目录学中得到敏感而富有代表意义的反应三个阶段a、“总集”类阶段。《隋史·经籍志》始将《文心雕龙》、《诗品》一类归在“总集”中。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学刚刚破土而还未成气候,但它毕竟标志着从无到有的飞跃。特点:简介概况,即以最简略的文字记录其卷数及作者的时代、姓名等概况,还没有批评性的文字。如《隋书·经籍志》:“《文心雕龙》,十卷,梁兼东宫通事舍人刘勰撰。”“《诗评》,三卷,钟嵘撰。或曰《诗品》。”b、“文史”类的阶段。至唐代,随着《史通》之类的史评著作的出现和诗格诗文评之作的日见增多,人

4、们越来越认识到“解释评论”性的著作与创作性的作品不同,且数量之富也实难再由“总集”来加以牢笼,于是又在总集类中明确地析出“文史”一门。唐开元年间编定的《崇文目开元四库书目》始将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并文史”。宋代,目前能见的如:《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辑补)、《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都有“文史”一门。《新唐书·艺文志》的“文史”类就著录了李充《翰林论》、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评》、刘子玄《史通》、皎然《诗式》、王昌龄《诗格》、范传正《赋诀》、孙郃《文格》等二十七部著作。特点:

5、间或评论,开始有解题,有的对书的内容有所概括或提示,有的就对一些著作的文学批评直接发表了批评性的意见。如《直斋书录解题》对《文章元妙》的解题:唐任藩撰。言作诗声病、对偶之类。凡世传诗格,大率相似。余尝书其末云:论诗而若此,岂复有诗矣。唐末诗格污下,其一时名人著论传后乃尔,欲求高尚,岂可得哉!c、“诗文评”独立的阶段。明清又将“文史”区分为史评类与文评类。明代一些书目如《国史经籍志》、《澹生堂藏书目》等。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史学的第三次飞跃。到清代《四库全书》编定,“诗文评”在一般意义上就成了古代文学批评的专

6、称。特点:全面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诗文评类”正选著作六十四部,存目著作八十五部,几乎网罗了中国古代诗文批评方面的重要论著。其小序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学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形态,批评了宋明两代文论的短长得失,指出了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意义,以及这门学科的发展反映在目录学上的变化,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提要坚持实事求是;注意文学特点;努力知人论世;重视考论结合。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

7、,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其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宋明两代,好为议论,所撰尤繁。虽宋人务求深解,多穿凿之词;明人喜作高谈,多虚憍之论;然汰除糟粕,采撷菁英,每足以考证旧闻,触发新意。《隋志》附总集之内,《唐书》以下则并于集部之末。别立此门,岂非以其讨论瑕瑜,别裁真伪,博参广考,亦有裨于文章欤。B、注释、校勘、辨伪等方面的研究校注:汉人解经,就涉

8、及到一些现在看来属于文论方面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文赋》、《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二十四诗品》等著作。辨伪从唐代始,前提是前代有的著作渐渐逸失,诗格诗话类著作蜂起,难免就有伪作出现。至宋、明两代,有增无减。这样,辨伪也就自然地成了研究文学批评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今见宋代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作了不少辨伪性的文字,对题魏文帝作的《诗格》、李峤作的《评诗格》、贾岛作的《二南密旨》、白居易作的《文苑诗格》与《金针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