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

ID:40240617

大小:9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3章会垠第五章玄学的兴起与魏晋南北朝 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第一节、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第二节、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第三节、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第四节、永明声律论和文笔之争第一节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思想解放:从曹魏篡汉到刘宋代晋,约二百年(220-420),这一时期儒学衰落,玄学兴起。文学解放:思想解放带来文学解放。文学创作开始从儒家经学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获得自由发展,文学观念开始有了新变化,中国文学进入反题阶段,鲁迅称之为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阶段。文学观念的变迁首先,文学

2、创作主题的变化。从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主,(曹魏之际)转变为以叙写个人悲欢遭际、理想情怀以及苦难动乱的现实为主。《古诗十九首》和建安文学:文学已不再是礼教的传声筒,而变成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白。从“言志”到“缘情”:文学观念的变迁催生出文的自觉。文学观念的变迁其次,重视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随着强调社会性与共性的儒家经学的衰落和重自然、重个性的道家玄学的兴起,一个个性觉醒的时代已然到来。这大大促进了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转变与繁荣。第三,重视文学创作自身规律与特点的研究。这与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得到广泛传播关系密切。言、象、

3、意的关系玄学在言、象、意的关系上,作出了富有意义的讨论。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第二节、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典论·论文》的

4、中心在论述作家的才性与文体特征、文学风格之间的关系。首先,《论文》提出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他以建安七子为代表,指出作家才能各有所偏,通才极少;从文体角度看,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创作特点。“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故作家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其次,《论文》研究了不同文体之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所谓“文”当与汉代“文章”概念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赋”归为一类,并指出其特点是“丽”,这是对作为艺术的文学所应有的美学特征的肯定。“文以气为主”第三,《论文》特

5、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论断。“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所说的“气”是指作家在秉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提倡“文以气为主”就是要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它反映了汉魏之交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发展的实际,也是对新的文学思潮的理论概括,表现了和就经学时代完全不同的文学批评标准。“清浊”实即阴阳;开启了后世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论文学风格的先河。他推崇的“逸气”之美实际上启迪了刘勰对建安文学的“梗慨多气”特征的概括。曹丕的文学

6、理论第四,曹丕充分肯定了文学的价值。“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乎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在此将立言提到比立德、立功更高的地位,这就极大地促进文学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深入。第五,《论文》还对文学批评态度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暗于自见”的错误态度和“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错误做法。《典论·论文》的意义这是一篇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

7、思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它宣告经学理论批评的终结与以玄学为主导的新批评的开始。此后,文学理论开始由侧重文学外部规律的研究转向侧重内部规律的研究。道家、玄学的文艺观与美学观取代儒家地位,成为中国文艺思想发展史反题阶段的主旋律。第三节、陆机《文赋》论文学的 构思与创作地位:《文赋》沿着《典论·论文》开辟的方向,着重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此后直至南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是接续《文赋》的端绪继续发展的。中心:《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核心的创作过程,亦即

8、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一、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1.构思的前提条件: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此即《文赋》开篇提出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玄览”一词出自《老子》,河上公注谓:“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它是指一种不受外物及杂念干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