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

ID:28539707

大小:4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0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直寻这是钟嵘“不贵用事”而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只要即景会心,直接描绘出激起诗情的景物或事情,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许文雨在《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寻妙,即禅家所谓现量是也。”所谓“现量”即“直觉”的意思。认为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得来。这正是钟嵘所谓“即目”“所见”的意思。“义法”说桐城派古文家方苞提出的理论。义,是指文章的内容,有义理的含义。法,是指与其内容相统一的形式。法随义之不同而有所变化。他所说的“义”,包括文章的叙事内容和作者的议论评价

2、,而所谓“法”,则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组织严密,条理清楚等。“兴、观、群、怨”说“兴”指审美作用,朱熹释为“感发志意”,孔安国释为“引譬连类”;“观”指认识作用,郑玄释为“观风俗之盛衰”;“群”指团结、凝聚作用,孔安国释为“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怨”指干预现实,批判社会作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其诗歌理论核心是“我手写我口”。《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刘勰的《文心雕龙》是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全书共50篇,可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五篇总论及二十篇文体论,下篇包括二十篇创作论及五篇批评论发展论等。宋元时期的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评点,被认为是小说评点的滥觞。钟嵘评阮籍诗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滋味”说钟嵘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基本美学范畴。“滋味”即审美感染力。钟嵘认为五言诗比四言诗有味,是因为“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认识到诗歌的形象性与“滋味”有关。他还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认识到刚健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形式的

4、有机统一,也是使诗歌有“滋味”的重要条件等等。“境界”说王国维提出的诗学理论。“境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往往具有以下美学特征:第一,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他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第二,意境的创造必须具有自然真实之美。他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第三,意境以传神为美,重在神似而不在形似。他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坐忘”、“心斋”说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原意是讲对“道”的体认,须有空明虚静的心理状态。这

5、一理论和审美心理、艺术心理是相通的。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时,也须空明虚静的心理状态。“神思”.刘勰关于艺术思维的理论。认为艺术思维是“神与物游”,始终伴随着具体物象;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诗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出的诗学见解。认为政治上不得志,甚至受排挤遭迫害的诗人,往往能写出好诗。这是继承韩愈的“穷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辞难工”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对为什么“穷而后工”作了解释,认为一是政治上处于逆境的诗人往往更能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创作出有充实

6、内容、有深刻思想的作品;二是处于逆境的诗人有充裕的时间去潜心艺术,去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他举例说“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刘禹锡、柳宗元都是失志之人,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文学。“神韵”说清王士祯的诗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远简谈,认为清远简谈的诗有神韵,故论诗推崇王、韦山水田园诗派。二是意趣深蕴,认为诗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须含蓄不尽。三是天然自得,认为有神韵的诗歌自然入神,化工肖物,而且兴会神到,不着痕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的变迁表现在那些方面?魏晋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创作主题的变化。有先秦两汉的政治教化主题变为个人悲欢遭际

7、,或者说由社会思想主题变为个人情感主题;其次,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魏晋名士,不受名教束缚,放浪形骸,率性而为,任其自然,这种个性自由发展的风气,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变化。第三,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特点与规律之研究。如曹丕的“文气”说,陆机的“缘情”说等。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鲁迅先生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认为曹丕的时代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也就是说曹丕的时代已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文学的本质特征。如《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就认为作家的先天禀赋,包括才气对文学创作十分重要。这和先秦两汉所说

8、的“有德者必有言”就有很大区别,曹丕似乎已朦胧地认识到文学创作中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