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ID:39809217

大小:10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1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题1、简述庄子关于“言”与“意”的关系答: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认为言不能尽意,所以他们反对言教。庄子认为言不尽意。如《知北游》:“道不可言传”。言的目的在于得到意,但语言本身并非是“意”,只是帮助我们得到“意”,如果我们只拘泥于“言”本身,那就得不到真正的“意”,所以必须“忘言”。“得意忘言”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而又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的基本方法。如《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2、发愤著书说答: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

2、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3、性灵说答: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袁枚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他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旨”。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

3、露。特点:①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②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③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④性灵说由于把能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4、兴观群怨答:“兴”,就是说诗歌的艺术形象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之思想受到感发,激发人并使之精神兴奋,情感波动,从而获得审美享

4、受。“观”,是指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政治得失、道德风尚状况和诗人的主观意图的作用。“群”,则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和谐人际关系,能起到团结的作用。“怨”,强调了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不良的社会政治现象。以下是网上简答题资料,为避免答案相同,供大家参考:8兴:意谓诗歌对于人们思想情感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起联翩的想像。[想象力]。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人民愿望,还包括赋诗者的品性、志向等。[观察力]。群:指诗歌可使人们借以交流思想,促进感情融洽,起到协和群体的作用。例:孔子与学生间便是这么一个群

5、体。[亲和力]。怨:意谓诗歌可以抒写不满,疏导人情。“怨刺上政”,批判现实作用,但要求“怨而不怒”。当然“怨”情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孔子从“用诗”角度方论,其“兴观群怨”全面地总结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但其实精神却接触到诗歌的一些本质特征,如诗歌的抒情性、感染力和认识作用、社会效果等。因此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兴”“怨”侧重于个体心灵的情感抒发功能;“观”“群”侧重于群体审美时诗歌所表现的社会教化功能。5、兴象说答: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

6、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殷璠联系盛唐诗歌的实际创作成就,提出了兴象说,指出写物状景以取象,而作品所体现的艺术感染力还在象下的兴味或情趣或理致或意蕴上,呈现出丰富多端的兴象,致使清越、秀美、新奇诗作纷呈异彩,胜境叠出,而这正是盛唐诗歌艺术审美的体现。兴象说的理论内涵:1、它是一种审美意象,而不是情景交融的意境。2、它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象,而有具有盛唐的内在精神,带有盛唐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审美意象。3、它强调诗人强烈的主体性,即思想的浓厚与情感的充沛表达。4、它强调意象的感发性5、它注重语言表达的凝练自然。6、词别是一家答

7、:词“别是一家”之说,是李清照《论词》的理论核心,是李清照词学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宋代词学注重词体艺术的本体精神表现。第一,词“别是一家”之说,是词学批评史上首次为诗词之别而树立的一块界石,它所强调的是词的本体特质,即词的音乐性。第二,词“别是一家”之说,是李清照针对苏轼以诗为词而发出的,她对苏轼等大家的批评,称其词为“句读不葺之诗”,亦在于维护词的本体特征。第三,词“别是一家”之说,提出的目的,一是维护词体,二是维护传统词风。7、格调派答:以清朝重臣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作诗注重“格调”,该派因沈德潜倡导“格调说”而得

8、名。沈德潜的“格调说”,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要求诗歌创作必须从属于政治。二、论诗注重法律格调。8格调派以诗论出名,相比之下,他们的作品成就不高。由于格调说是乾隆“盛世”的产物,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而且其理论比较实在,比较灵活,容易为人接受,故格调派在乾隆时代势力很大。另外,明代前后七子也主张格调说,也被认为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