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第七讲

中国哲学第七讲

ID:40240374

大小:889.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哲学第七讲_第1页
中国哲学第七讲_第2页
中国哲学第七讲_第3页
中国哲学第七讲_第4页
中国哲学第七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第七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讲宋明理学(上)中国哲学史一、唐代复兴儒学的呼声隋唐为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公元622年,儒家经典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公元628年,在太庙中修孔庙公元630年,重新审定儒家标准文本及其注疏“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一)韩愈的道统学说和性三品说1、道统学说:君主统治百姓,百姓服从君主,大臣帮助君主统治百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珂。孟珂之死,不得其传焉。”《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2、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三纲明明德:彰显人的光明德性亲民:推己及人,使人人除污自新成为新民止于至善:精益求精,直到人格完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2、性情三品说性与情: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性

3、之品有三:上、中、下其所以为性者五:仁、义、礼智、信情之品有三:上、中、下其所以为情者七:喜、怒、哀惧、爱、恶欲“上之性,就学而俞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二)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说性善情恶: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即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性情不分,性本情末,复性成圣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因情而明。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二、北宋时期的理学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

4、、程颐、程灏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阳明(一)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太极图》的宇宙演化论太极阳气阴气五行2、“立诚”、“主静”的精神修养法立诚:按天道行事,遵守仁义礼智信人性的五种类型:刚善、刚恶、柔善、柔恶、中主静、无欲:(二)邵雍的哲学思想1、宇宙发生论天之体:寒暑昼夜之变地之体:雨风露雪之化2、历史倒退论1元=12会=(12×30)运=(12×30×12)世=(12×30×12×30)年=129600年世界从开始到消亡的周期是一元一元分为十二段(会):子、丑、寅、卯、辰、巳(天)(地)(人)午、未、申、酉、戍、亥治理方

5、式:皇帝王霸太古三皇:以道化民,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皇道道政中古五帝:以德教民,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三王时期:以功劝民,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夫政也者,以正正不正之谓也。帝道德政王道功政五霸时期: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夫争也者争夫利也者也。霸道力政(三)张载的哲学思想1、以“太虚”为万物之本的世界观:太虚即元气:非“往而不返”;非“物而不化”清气——神浊气——形2、天德良知说闻见之知:与外物作用,凭感觉德性之知:尽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德性之知,不萌于见闻.3、气质人性论和乾父母坤伦理观气质人性论:天地

6、之性——没有缺点,是人的本性气质之性——元气在具体人、物上的表现有各种缺点和不足重获天地之性,才能成为儒家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乾父坤母的伦理观第一、民胞物与第二、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儒家圣贤之人应有的器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程灏、程颐的哲学1、二程的最高哲学范畴;(天)理第一、理是统摄自然、社会、历史的最高原则万物皆备于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都自这里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则能推之。第二、理不以人为因素而改变。天理云者……,不

7、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能推之,几时减得一分?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君道多?第三、一个事物有一个事物的天理,但一物之理同时又是万物之理。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之四海而皆准。第四、”理”是天地万物的形而上原则,“气”是天地万物的形而下原则。第五、理有不同名称:道、易、神、性。2、二程的天人合一论※天人感应的五德运行说木火土金水※“仁”是最高天理,成圣首先要“识仁”,并以“诚敬”的态度保存。3、以体认“天理”为目的的格物致知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穷理

8、也。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之类,不须外面只务观物理。泛然若游骑无所归4、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论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