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第五讲

中国哲学第五讲

ID:40240371

大小:1.20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哲学第五讲_第1页
中国哲学第五讲_第2页
中国哲学第五讲_第3页
中国哲学第五讲_第4页
中国哲学第五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第五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魏晋玄学中国哲学史一、有关背景1、时间:220年—280年2、代表人物:何宴、王弼、阮籍、裴頠郭象3、不拘礼节、纵酒吸毒4、魏晋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二、魏晋玄学几对关键范畴1、有和无2、本与末3、道与权4、体与用5、名教与自然三、王弼(一)王弼的政治谋略思想1、以无为本:为:人为名:名教(儒家伦理道德)名治(法家法令规章)法令滋彰,犯者弥多;刑罚弥众,而奸不可止。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夫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本不立而末浅,民无所及,故必至于以奇用兵也。善治者,无形、无名、无刑、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大治。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民怀争

2、竞。故善治者,其政闷闷,而其民淳淳;末治者,其政察察,而其民缺缺。2、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上,道、权,本、末,有  为、无为,刚、柔,德、刑,义、利结合。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夫进物之速者,义不及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崇本灭末崇本息末崇本举末(二)王弼玄学的方法论1、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抽象的方法论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辨名析理2、从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方法论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

3、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四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则大音至矣。言生于象,象生于意,意以象著,象以言著;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三)王弼的本体论1、以有与无的关系作为本体论问题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夫动不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者也……物无妄然,必有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约以存博,简以济众。2、王弼本体论的内在矛盾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与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偏重天道自然,轻忽人事名教崇道抑儒四、阮籍和嵇康的玄学思想1、越名教而任自然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

4、弘多,国乃陨颠。凭尊侍友,不友不师。非文武薄周孔盗有道,官无道恬于生而静于死嵇康师心以谴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大人先生得道真人五、裴頠的崇有论(一)为什么要提出崇有论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宴\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法礼,尸禄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位高势重,……遂相仿效……,乃著崇有之论以释其蔽(二)《崇有论》的主要内容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源也.宗教神的永恒法自然法1、以有为本2、对贵无论的批判第一、批判贵无论对政治的危害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志,遗志则

5、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矣。第二、批判了贵无论对道德风俗的危害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卑经实之贤。立言借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