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40369
大小:1.4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哲学第二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先秦儒家中国哲学史一、孔子——第一位教师(一)孔子的身世、简历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前551—前479年,鲁国人孔子地位的变化:名师夫子无冕素王至圣神夫子至圣无冕素王替罪羊生前死后西汉东汉五四后清朝唐朝对待儒学的态度:反对将儒学政治化、神化理解和支持作为学术思潮的儒学防止商业化对儒学的肆意歪曲对待孔子的态度:孔夫子(二)孔子的主要思想1、孔子与六经:“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述而不作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2、孔子的基本思想(1)仁的思想:什么不是“仁
2、”;怎么做是“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曰“仁者,其言也仞”。“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第一、“仁”是一种己与人、欲与理、爱与礼融为一体的人性情感。※克己而不灭己※重“理”更重“礼
3、”※能近取譬,仁之方※重情而不纵情第二,“仁”集中表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己所欲,施于人(忠)(竭己为人)由人及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克己为人)(2)义的思想义是一种绝对道德律,事物应有的样子义是整体、全局、长远的大利把每个人当小人对待,把每个人朝君子方向引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关于知天命的思想天命和道是孔子的最高和终极追求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朝闻道,夕可死。士志于
4、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命与道的含义:第一、人力所不能控制、难以预测的某种外在力量,人自身无法把握的偶然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而无所求第二,人生需要体悟的本体论意义上的真理,是人安身立命,所能依靠的最后寄托,人生的终极关怀。(4)孔子的正名思想正名:明确每一个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二、孟子的哲学思想(一)孟子生
5、平:前371—前289年,邹国人。“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二)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1、性善说: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皆可以为尧舜”2、政治哲学:君权神授论契约论阶级斗争论第一、国家应该是保护、和扩展善端的道德体制,国家领袖应该是善端得到充分发展的道德人,王位只能传给道德完善的人第二、王道与霸道的区分王道:主要靠道德教诲和教育来管理国家与社会“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人人受教育,懂得人伦之道实行忠恕之道霸道:主要靠暴力和强制手段实行统治若民
6、则无恒产,因无恒心。3、尽心、知性、知天、养气之说:第一,天命观:天是由道德主宰的宇宙,人间一切都由天命决定。第二、天不可变,但可知。明道集义其为其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则馁。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