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33953
大小:278.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27
《中世纪法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世纪:基督教普及的时代1.人权起源:创造论、原罪论、救赎论;创造论:上帝——自然界——人三分一神论:“三位一体”排除“泛神论”、“多神论”原罪论:被造完美——擅吃禁果——原罪进入——地位更变——历史变迁——救恩预备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形象论——人之尊严救赎论:有限救赎论无限救赎论人权第一代:消极权利《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作为反抗权而提出,旨在实现免受国家权力的干预;个人的自由权思想、言论、信仰、宗教自由;人身自由;获得公正审判权第二代:积极权利经济人权要求国家采取积极行动,保障权利实现财产权;劳动权;工作权;经济自由权;著作
2、权;知识产权第三代:连带权利集体(国家、民族)人权民族自决权;生存权;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人类共同财产权第四代:和谐权人权与主权2.宪政起源:《摩西五经》与以色列历史;3.世界二元分化:教会与王权;4.自然法思想普及;5.历史弊端:教会司法与宗教裁判所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二、原罪与救赎三、国家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四、法律观:神法与人法五、关于审判制度六、对奥古斯丁的评价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奥里略·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是欧洲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罗马基督教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
3、新柏拉图主义者、基督教教父哲学的完成者,是基督教最大的教父。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他在青年时代极为放荡,但求知欲甚强,思想极为敏锐。善恶问题一直是奥古斯丁毕生思考的主题。19岁时,他对哲学问题发生了兴趣,随即皈依摩尼教,接受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学说,认为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人的灵魂来自善,肉体则来自恶。后来,通过学习新柏拉图学派的著作并受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的影响,于387年的复活节受安布罗斯的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此后他一反过去的放荡生活,抛弃情人和未婚妻,而且还辞去教员职务,终生献身教会事业,过着清心寡欲的修道士生活。388年返回
4、北非故居。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396年升为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从事著述、讲经布道和组织反异端等活动,他建立的神学堂吸引了远近各地的主教,他所在的教会成为北非教会的中心。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于430年8月28日死于汪达尔人兵临希波城之际。希波城沦陷之际,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但奥古斯丁的著作传到西方教会,成为公教会以及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奥古斯丁著书立说阐述教义,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被教会封为伟大的圣师。他的著作繁多,不下百种。主要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真宗教
5、》、《教义手册》、《论三位一体》等。《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晚年耗费13年时间写成的,完成于426年,是神学政治法律思想的第一部巨著。该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10卷,主要批驳异教者的各种指责和不符合基督教思想的其他一些学说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后12卷,论述“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起源、历史和前途。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以及神学政治法律思想,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原罪与救赎奥古斯丁发展了《圣经》中的原罪说,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因此,只有通过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教会,对人们进行洗礼,遵循教会的
6、规定,人类才能得救。奥古斯丁甚至认为,教会的产生,是人类得救的历史转折点。二、原罪与救赎在法律的产生上,奥古斯丁认为,最初只有上帝的永恒的法律,这种法律永远是公正的,但是,“政治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它的福利需要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规定;这种规定不限于任何一个时期,而是应该对公民和他们后代都发生效力”。这种规定就是法律,他称之为“人法”。人法的目的就在于克制恶的欲望。奥古斯丁认为,恶有三类:一是“物理的恶”,指事物的自然属性造成的损失与伤害,例如自然灾害;二是“认识的恶”,这是由于人类理智的不完善而造成的认识上的谬误;三是“伦理的恶
7、”,只有这类恶才称得上是罪恶,这种恶选择了它不应该选择的目标,放弃了不应放弃的目标。伦理的恶从何而来呢?这就是自由意志:“当意志背离了不变的和共同的善,追求个人的善,即外在于自身、低于自身的善,他便在犯罪”。三、国家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奥古斯丁写作《上帝之城》的直接动因是重新评价罗马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城逐渐被涂上了神圣的色彩,被认为是上帝用以救治人类的分裂与堕落的工具。所以,罗马城的沦陷和罗马帝国的衰落使基督教世界很沮丧,异教徒则幸灾乐祸。对基督教徒而言,
8、罗马的劫难意味着罗马所担负的拯救人类的历史使命的破灭,对异教徒而言则意味着对那些背叛本民族的保护神而去崇拜基督教的人的报应。二、原罪与救赎关于惩罚的目的,在奥古斯丁看来,就是促使犯罪者改正错误,同时对别人而言也是一种教训:“犯罪者的改正也许对他本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