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

ID:39914259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4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_第1页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_第2页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_第3页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优化青田县温溪镇一中吴健芬【内容摘要】: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把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知行统一。实践新课程两年来,本人就如何优化《历史与社会》的课堂问题情景,谈谈点滴体会。【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优化所谓问

2、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推动着人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想问”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广东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大量的学

3、生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利用教材里的“探究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角色扮演、讲故事、列举典型事例、漫画展示等情境创设,然后在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思考、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许多问题想问。在上“理解和宽容”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探究园”里发生在家庭里的故事。表演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W类似这种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注:课前我了解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在学生家庭生活中时有发生,他们也面临着这个困惑,设置这个问题旨在调动学生情感,引起思想共鸣。)接下来,学生就会想问许多问题:(1)小敏

4、的妈妈和奶奶到底谁错?(3)她们为什么争吵,问题出在哪里?4(4)我们自己面临家庭纠纷时,你该为缓解家庭纠纷做些什么努力?从而引入课本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多交流沟通,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和宽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也该如此)通过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从困惑到领悟,提高了思想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情境模拟和扮演兴趣盎然,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想问,达到掌握知识和构建知识的目的。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新课程要求教师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营造民主

5、、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共鸣。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师生进行道德对话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不是道德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一样,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呼吸民主空气,敢于实话实说,敢于放胆直言。在上“自我保护”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了一个问题:“当你碰到不法侵害时,你会怎么做?”大家讨论的共同的一点就是向他人求救。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向他人求救没有用”他说,在电视上看到有人被人抢,路人却无动于衷。对于这种社会上的确存在的阴暗面,如果不加以引导,会改变学生

6、以前形成的正确做法。这时候,用大道理去说教,肯定没有好效果。这时,我顺势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小组讨论中提问,解答。由于刚才那位同学的“大胆”质疑,就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大胆提问和激烈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伸出援助之手,但也有见死不就的情况(这不是主流)。这样一来,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展开思维的翅膀,有化可说,有话要说,有话敢说,从而明是非,懂道理,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会问”“会问”是一种发现探究活动,既

7、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4课堂上,学生最容易在讨论和辩论中产生问题。在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时,首先,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在讨论或辩论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兴奋状态,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而其他同学也会在同伴质疑的过程中,重疑、议疑、解疑,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明理,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不必多费口舌,可以乐见其成了。其次,给学生提问的心理空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随时提出问题,使他们明白,学习

8、的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有创造火花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重视,给予赞扬和评价,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上“平等待人”这一课时,根据材料陶行知“不做人力车”的文章,设计几个问题:⑴文章从那些方面体现出了陶行知尊重、平等对待人力车夫?⑵文章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在那里?⑶你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些问题较容易解决。可有学生问:“我们向陶行知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