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

ID:39858490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3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_第1页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_第2页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必修4》课程纲要u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4u课程类型:必修课程u教学材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u授课时间:38-42课时u授课教师:清江外国语学校·崔克琼u授课对象:清江外国语学校2013级国际班一、课程目标1.第一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应用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它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2.第二章学习的是平面向量,向量是近代数

2、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及其丰富的实际背景。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第三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

3、一些应用。二、课程内容1、任意角、弧度制(2课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课时)会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的正弦、余弦、正切)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课时)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正切函数在区间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轴交点等)。5、函数的图像(2课时)结合

4、具体实例,了解函数的实际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三角函数模型的运用(1课时)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7、小结与复习(1课时)8、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课时)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9、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课时)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了解向量

5、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10、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课时)  (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1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课时)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1

6、2、平面向量应用举例(2课时)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3、小结与复习(2课时)1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4课时)(1)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能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15、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课时)能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作为基本训练,使

7、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联系转化的观点去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换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作用。16、小结与复习(2课时)三、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2)练习:资料《三维设计》和习题等;(3)设备资源:多媒体,网络资源等。2、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和同桌互助的形式,完成相关问题和练习;(3)师生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阐释疑难问题。3、教学反馈:(1)课堂反馈:

8、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作业、测试来实现。四、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课堂表现: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学习状态及课后复习巩固情况;(2)作业情况:包括课后作业、章节检测。2、评价标准(1)课堂表现:按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上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