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

ID:39825517

大小:22.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12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_第1页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_第2页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_第3页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_第4页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传统中一个很古老的观念,并在历代的明君贤臣、清官良吏宽政惠民、厚生利民、除暴安民、济世为民的施政行为中得到具体体现,其认识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可以说,古代民本思想在古代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细化,具体可分为10个方面。1.畏民。畏民者,敬畏民众也。也就是对老百姓要尊重和敬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大禹谟》)孔颖达《尚书正义》疏解“可爱非君,可畏非民”时说到:“言民所爱者岂非人君乎?民以君为命,故爱君也;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君失道则民叛之,故畏民也。”孔子提出:“听讼,

2、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同时,孔子更是把君民关系比为鱼与水的关系,他说:“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民为水,政为舟。畏民者犹如行舟而畏水,焉足以为政?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在这一点上有较深刻认识的当属李世民,他在《民可畏论》(《全唐文》卷十)中说到:“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在分析过去朝代兴衰时也曾

3、说:“可爱者君,可畏者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臣下说:“有人说,作天子的可自尊自崇,无所畏惧,我则以为应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我每出一言,行一事,都是上畏皇天,下惧群臣,生怕难称天意,不合民心。”唐太宗的这种畏民心理几乎存在于他当皇帝的全过程。魏征则更形象深刻地指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风平浪静能载舟,惊涛骇浪可覆舟。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乃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是警世之钟,居安思危,人心向背,不可不察。2.重民。历代开明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能从不同侧面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从而对民众

4、问题加以重视。《尚书·五子之歌》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重民思想,而且一语中的,非常精辟。但却是孟子把重民思想推到了高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视民为贵,那么人民在地方诸侯那里应该占有怎样的分量呢?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得此三宝者安,失此三宝者危。诸侯之所以成为诸侯,是因有此三宝,如果丢失土地,背离人民,荒废政事,那么诸侯也就要失其位了。孟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西汉著名思想家贾谊,进一步阐述了重民思想。他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

5、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命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他从上述四个方面论证了为什么“民为国本”的道理,认为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功业,都取决于人民。他还反复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必须重视历史的教训,重视民心向背和人民的力量:“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民为政本,轻本不祥,实为身殃”。历史上一些统治者之所以有所作为,是和他们有不同程度的重民思想分不开的。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对他身边的大臣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故不敢多言。”他还说到:“为君之道

6、,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能够想到老百姓,说话办事考虑到对老百姓是否有利,注意处理好与老百姓的关系,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在君民关系问题上也有自己的见地。据《明实某》记载,朱元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善治者视民犹己,爱而勿伤;不善者徵敛铢求惟曰不足。殊不知君民一体,民既不能安其生,君亦岂能独安其位乎?”要想君主安其位,就得让民安其生。那种不停地勒紧马缰绳,又狠狠地抽打让马跑得快的驭者,没有不被颠覆的。清初思想家唐甄也十分强调“重民”的思想。他认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衣食住

7、行的来源,是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是上自皇帝、下至一般官吏的养育者,因此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衣食无忧,做君主的才能安享尊位。3.得民。就是要得民心。《左传》上有一则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乡校是古代国人举行乡射、宴饮、聊天闲谈的场所。子产任郑国执政时,人们常在乡校中议论为政得失。有人劝子产毁掉乡校,子产不同意。这种广开言路、让人宣泄的雅量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一个开明的当政者。所以他必然受到人们的拥护。民心向背,决定兴亡,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教训,也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管仲认为:“政之所行

8、,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也从夏桀、商纣丧权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得出结论:“桀纣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