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忠 瞿秋白

马建忠 瞿秋白

ID:39799263

大小:166.0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11

马建忠        瞿秋白_第1页
马建忠        瞿秋白_第2页
马建忠        瞿秋白_第3页
马建忠        瞿秋白_第4页
马建忠        瞿秋白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建忠 瞿秋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建忠瞿秋白By张琴Clues生平简介主要著作理论思想影响马建忠马建忠(1845年2月9日-1900年8月14日),别名干,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其所著《文通》是第一部中国人编写的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亦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二十世孙。父亲马岳熊,在家乡行医经商。有四兄一姐,二哥马建勋,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即著名爱国人士,震旦、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马建忠从小学晓中国传统经史,五岁就谂考科举。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入南京,马家遂搬去上海躲避战乱。马建忠与四

2、哥就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CollegeofSt.Ignace),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后与其四哥同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2],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文、英文和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3]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生平简介1870年(同治九年),经二哥马建勋引荐,他也成为李鸿章的幕僚,随办洋务。因为熟悉西洋文化和语言,他受到李鸿章的赏识。1876

3、年(光绪二年),他以郎中资格被李鸿章派往法国学习国际法,同时兼任中国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7年(光绪三年),他通过了巴黎考试院的文科和理科考试,成为第一个取得法国高中会考毕业证书(fr:Baccalauréat)的中国人。1878年(光绪四年)至1880年,他进入巴黎自由政治学堂(fr:Écolelibredessciencespolitiques,巴黎政治大学前身)全日制学习公法(fr:droitpublic)。《富民说》*《马氏文通》《适可斋纪言纪行》《勘旅顺记》主要著作890年(光绪十六年),马建忠开始撰写《富民说》,主张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间

4、工商业等措施以富民强国,并将《富民说》上呈李鸿章。《马氏文通》(原名《文通》,1898年出版,马建忠著)是中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法学。《马氏文通》是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全书分10卷。卷一讲正名,介绍主要的术语,相当于本书的语法大纲。卷二至卷九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论。汉语语法的问题在书中基本上都谈到了。《适可斋纪言纪行》,认为“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提出对

5、外通商是“求富之源”,认为要发展对外贸易,就必须发展新式工业和农业,争回关税自主权。还主张由“商人纠股设立公司”来兴办新式工商业,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一、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马建忠谙熟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科学与文化。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提倡变法自强。欲知己知彼就必须全力发展翻译事业。他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于1894年向清廷呈上《拟设翻译书院议》。在其中他指出当时翻译之状况并就翻译书院的规模、生源、学制、师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

6、学管理、应译之书,以及图书设备、印刷出版、建院地点和经费来源等九大方面一一缕陈,精辟、具体、全面,构成翻译书院建设的整个科学体系。他所设之翻译书院并非一般外语学校而是外语和科学知识兼学的新式学校。他认为:翻译思想第一,“翻译书院之设专以造就译才为主”,马氏所说的造就“精通洋语洋文,兼善华文,而造其堂奥”的译才,绝非一般外交外贸等洋务“通事”“舍人”之才,而是造就担当翻译西学书籍,传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肩负改造社会重任的“国家栋梁之才”。这就是马氏为何把翻译事业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翻译事业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宏观翻译思想。这一翻译思想在我国近代翻

7、译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第二,译书乃“知己知彼”之举,马建忠将应译之事拟分为三类:一是各国的时政,二是居官者考订之书,三是外洋学馆应读之书。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马建忠,其译书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要“知己知彼”,他要把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科学著作,把反映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建立和巩固,并奉为准绳的科学思想,一言以弊之,把西学的“精髓”译介到中国来,维新自强,启迪民智,共赴救亡图存大业。二、“善译”说1894年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明确指出了翻译对中国反抗外国欺侮,并最后战胜外敌的重大意义和创设翻译书院、展开翻译活动、培养翻译人才的紧迫性。

8、在该文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善译”翻译观:“夫译之为事难矣,译之将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