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

ID:39736473

大小:367.3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0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_第1页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_第2页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_第3页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_第4页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10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字子静,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江西金溪县人。改应天山为“象山”,建“象山书院”,自号象山居士,人称“象山先生”。陆氏兄弟六人,与五哥陆九龄、四哥陆九韶合称为“金溪三陆”,其学被称为“江西之学”。在南宋理学中,陆学与朱学分庭抗礼,“鹅湖之会”不欢而散;六年之后,子静应邀讲学白鹿洞,听者无不泪流满面,朱子致谢抱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思想动机学术权威之争,话语权之争。陆九渊曾说,现在有些人,把“道学”当成自己的专利,以为真理(道)只在自己手里,虚张声势。强烈的作圣之心:“某少而慕古,长欲穷原,不与世俗背驰而非,必将与圣贤同归而止。忘己意之弗及,引重任以

2、自强,谓先哲同是人,而往训岂欺我,穷则与山林之士约《六经》之旨,使孔孟之言复闻于学者;达则与庙堂群公还五服之地,使尧舜之化纯,被于斯民。”陆九渊的理学思想朱、陆学说的异同:黄宗羲说,二先生“同治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所不同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陆九渊反对朱熹把“心”分成人心、道心,认为这不过是一心的两种状态,不是有两个心。一切人道伦理可能和必然的根据(即所谓“天理”)只能是人的“本心”,孔子所说的仁,孟子所倡言的良知、良能,都属于人之“本心”。朱陆学说的实际差异共同点:他们都承认有一个“天理”,都承认“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不同点:天理在哪里?如何求得

3、天理。——朱熹认为:天理是先于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是一个精神实体。天理存在于事事物物中,通过“格物致知”,“内外相证”求得天理。——陆九渊认为:天理不在心外,就在心中。“心即理”,求理就是求心中之理,不需外求。“在心中”宇宙万物“在心中”,不过是“心中之物”;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人存在的根本依据也“在心中”(内在而不外在)——不是由外在的东西决定的;“自作主宰”——人的命运不能由外在主宰;物是由心“生”出来的吗?不是。“心”具有自我性吗?没有。是古往今来共同的、亘古不变的“心”——共同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心”的特殊伦理功能在程朱理学中,“心”仅是一种把握善恶的知觉能力

4、——“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孟子)对于客观的世界来说,“心”与“理”可以看作是主观精神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对于“心”学来说,“心”不仅具有知觉能力,而且是至善至灵之伦理本体。孟子就把“心”作为善的根源。“心”学把本善之心归为伦理的本源或最终依据。陆九渊的“心”本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古往今来,众人的心,圣人的心,都是一个心,这就是天赋予人的良知、良能,为人所固有。“心即理”:世界上只有一个理,但这个理为吾心所有,心与理是完全合一的。所谓“万物皆备于我”,“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心中之物;万事万物活森森地在吾心中呈现。宇宙万物

5、都在吾心中,至善之本性“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本体之“心”全祖望说:“象山之学,先立乎其大者,本乎孟子,足以贬末俗口耳支离之学”——孟子有“大体”与“小体”之辨,大体指人的良心本心,小体指人的耳目感官,认为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大心”是确立本心主宰。“尊德性”而后“道问学”——尊德性就是发明本心,充分发挥人所固有的良知良能。陆九渊认为,为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道德境界。“宇宙便是吾心”本心(吾心):是古往今来,超时间、超空间(宇宙)的存在——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本心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都具有的心,因此不是单个人的自我意识,而是无数个体共同的意识——这种“心”具有

6、客观性。“理”充塞宇宙,具有普遍的必然性——可见“理”并非人心所生,所谓“心即理”,不过是“人心之所同然”——“心”与“理”还是两个概念。“理”与“本心”具有“宇宙精神”的意义。所谓心与理同一、合一陆九渊并不否认心外有理及理的普遍永恒性——讲心即理,意在强调人的道德本心与宇宙间普遍之理的同一性,并借此同一性将道德本心提升到本体地位。“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将性、理、道等都归于一心,借用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说,在道德修养上,存心,养心,求放心。道德修养就是“发明本心”“本心”人人具有,不存在丧失,何不时时流露?因为它常为外物

7、所污染、所“蒙蔽”。“发明本心”:保存、保养、发挥这个“本心”,这不用到心外做工夫,不用读书穷理,不必外求,比朱熹的“格物致知”要简易得多,这就是“简易工夫”。如何发明本心?①剥落,剥除本心的蒙蔽恢复本心;②静坐涵养,收拢本心;③切己自反,反省内求,向内体察。陆九渊为什么能与朱熹分庭抗礼?朱熹学说有两大缺陷:①对自然之理、事物之理与人伦之理说不清楚——是知道,还是体道?②没有把心、性、理、气彻底贯通,没有对主体与客体,本体与工夫,体与用作最后的统一思考——如何闻见之知如何转换?陆九渊断言,做学问要知道根本:“道”归根到底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