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

ID:25323838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_第1页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_第2页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_第3页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_第4页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摘要:在对象数派和理学派充分反思的基础上,陆九渊完成了对易学的心学建构。他认为易符与实在之间的对应不限于形质的一致性和单纯的数理实证;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间接的对应。他主张以人心释“理”,易理、天理和人心并无差异,遂将《周易》演绎为一部存心明理之书,从而既总结了思孟以来的心学认识,又开启了杨简、王夫子乃至熊十力等人心学研究的先河。关键词:陆九渊;易学;心学 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尝于江西贵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讲学,学者因称象山先生。陆氏为“心学”创始人,其易学思想构成了心学的根本内涵,他本人

2、也成了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但由于陆氏并未留下解说《周易》经传的专门著作,导致后人鲜有对其易学思想做出深入研讨。本文拟以散见于《象山先生全集》中的零散资料为依据,着重讨论陆氏对易学的心学建构。《周易》与主体心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陆氏易学最具普遍性的主题。通过对《易》卦爻符号的心学分析,实现以道心为体、以济世为用的目的,是陆氏易学的全部思路。他认为《易传》以来的易学研究并没有实现上述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没有将主体心性介入其中,这就使得易学研究游离于人的主体存在,出现了宗派纷呈、观点混乱的局面。陆氏认为,要拨乱反正,必须首先回答

3、《易》与心之间的关系问题。易学的任务于是被限定在了对《易》卦爻符号的心学分析之上。“心”成为陆九渊易学的本质关怀,它植根于对易理的心学描述和对不同于象数派和理学派的易学建构。象数学派以数理和逻辑为手段,试图为《易》提供各种事物形式和性质的机械框架,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物理世界。理学派以天理(事物的规律性)为事物之所以然,将一切实在视为独立自存的主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形而上学的观念领域。显然,它们都是以回避主体人的心理感受为前提的。陆九渊则认为,主体人的“心”与《易》的本质内涵、以及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始终是易学研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4、。而在此前的所有易学努力中,人的主体性问题显然并没有被强调到足够必要的程度。因此,陆氏主张用人的心性活动作为易学准则,认为人心充塞宇宙,既为宇宙之本,又是《易》之本根,力图用主体人的精神(尤其是道德情操)作为易学原则。陆九渊正是在对象数派和理学派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心学体系的。象数派宣称:卦爻符号与实在之间是严谨的形式对应关系,即便是义理派所弘扬的义理,也是以象数为基础的,是象数基础上的义理。亦即,是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选择和意义对应。汉儒倡导的“逸象”,其初衷正是要澄清每一个个别卦爻符号的确切含义;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则代表了这种思

5、考的又一高度。陆氏则认为:“易之书所以不可以象数泥而浮虚说也”(《象山先生全集。程文》——以下所引该书,径注篇名)。象数学只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限制在每个具体的形式框架和严谨的对应关系上。这种对《易》符的精细分析最终带来的将是易学的经验材料,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成果。陆九渊《语录》篇则云:“数即理也,人不明理,如何明数?”《易数》篇云:“吾尝言天下有不易之理,易理有不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不易者也”。主张从“理”这一总体系的意义关联上重新思考《周易》,并赋予个别卦爻符号以意义。易学研究的哲学内涵。陆九渊则是要在此基础上完成

6、对易理(天理)的心学认可。其《与朱济道》云:“此理在宇宙间,未尝有所隐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顺此理而无私焉耳。人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极,安得自私而不顺理哉!孟子曰:‘先立几乎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可见,陆氏虽然亦承认“君子以理制事,以理观象”(《语录》),表现出与程朱理学的某种一致性,但是,陆认为天理并非是脱离人心而自主地存在于形而上的世界,这是与程朱理学的根本区别所在。陆氏以“理”为纯粹主观的产物,不是如程朱所说“理具于心”,而是本心即天理。天理乃人心所固有的法则,通过诚己之心方可显露出来。陆九渊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

7、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语录》)。又说:“此理充塞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杂说》)。这种心学思想落实到易学中,则表现为“爻之义即吾心之理,蓍卦之德即圣人之心”。其释《系辞》文“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云:“涤人之妄则复乎天者自尔微,尽己之心则交乎物者无惑累。蓍卦之德,六爻之义,圣人所以复乎天交乎物者,何其至耶?以此洗心,则人为之妄,涤之而无余。人妄既涤,天理自全,退藏于密微之地,复乎天而已。由是而吉凶之患,与民同之,而己之心无不尽。心既尽,则事物之交,来以神知,往以知藏,复何累之有哉!”(《程文》)《易》符本义正是为了去

8、妄、复理,使本心发扬光大。因此,并不是只要揭示了易符的数理结构或客观的理性原则,就完成了易学的使命。易学涉及到除开象数和理学之外的心性方面的范畴。亦即,《易》不仅表达了象数和理学先在的,而是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