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行为》PPT课件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

ID:39646162

大小:201.19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7-08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_第1页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_第2页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_第3页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_第4页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觉与行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觉与行为第4节一.知觉的基本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解释,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1.感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内脏觉(机体觉)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联系:都是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两者都是感性认识统一过程中的环节。由于二者的密切联系,通常把二者合称为“感知”。区别:个别和整体的关系。3.知觉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理解性3.选择性4.恒常性1.整体性

2、。2.理解性。申奥企管3.选择性。4.恒常性。4.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反映的事物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空间特性;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反映物体在空间的移动。根据反映活动中哪个分析器起优势作用,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错觉。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5.知觉的意义从心理学讲,知觉连接感性认识(感觉)和理性认识(思维)。从组织行为学讲,由于人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所以,在组织行为学中,对知觉的分析特别多。(一)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对他人和社会群体的

3、知觉。实际上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给对方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包括:1.对他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因果关系知觉。(二)自我知觉1.概念:主体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知觉。只要人处于觉醒状态,就有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它与人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2.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评价认识。它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三个阶段:1.生理的自我;2.社会的自我;3.心理的自我。3.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自我知觉总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社会知觉必然发生自我知觉。有些心理学家

4、把自我知觉归到社会知觉中,作为社会知觉的一类。4.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包括:自制、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后二者是最重要的部分,自我控制着眼于“克制”,是自我调节的基本手段;自我教育着眼于“发展”,是自我调节的最高级形式。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一)影响知觉选择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二)主观因素1.需要与动机。引起有意注意。2.兴趣。极大制约知觉的主动选择性。3.性格。4.气质。影响知觉的速度和数量。5.经验。知觉首先

5、选择熟悉的事物。三.知觉错误由于观察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化或者观察者的情绪、偏见等因素影响,人会产生错觉。1.知觉防御。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倾向,不去注意那些在感觉上具威胁性的事物或情况。2.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3.首因效应、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四.管理者知觉与管理方式1.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管理方式。2.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3.对人知觉与应变管理方式。4.角色知觉与责任制管理方式。价值观、态度与行为第5节一.价值观(一)价值观的概念概念: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

6、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人生观的核心。它取决于人的需要、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反过来,人的价值观不同,态度和行为也不同。(二)价值观的作用1.影响个人行为。同一条件下,对同一事物,价值观不同的人对该事物的态度就不同。功名型、传统型、现实型、自私型、享乐型、事业型。2.影响组织行为。(三)价值观的分类心理学:个人的、标准的、理想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爱、自尊、自我实现。罗克奇的“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经营者的价值观终极价值观:1、自尊;2、家庭安全;3、自由;4、成就感;5、快乐

7、。工具价值观:1、诚实;2、负责;3、能干;4、有雄心;5、独立。二.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与特征概念: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心理反应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具有三种成分:1.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表现为赞成或反对。2.情感。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欢—--讨厌、尊敬—蔑视、同情—冷漠等。3.意向。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即行为因素。态度的特性两极性。喜欢--不喜欢、赞成--反对;间接性。即态度是行动的准备。1.社会性。任何人的态度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2.针对性。任何态度都是针对某一对象的,对

8、象可以是人、物、团体、体制、事件、观念等。3.协调性。4.稳定性和持久性。态度的功能1.影响判断。形成后较难改变,特别是像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态度是不容易改变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