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37030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关于大理小邑庄完小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关于大理小邑庄完小的调查报告张丹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都会给原本闭塞的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及文化发展的状况,7月16日至23日,在大理小邑庄完小支教的课余时间里,通过与村民、学生、老师及校长的交流,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的调查了解,现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村庄简介】大理作为云南的旅游城市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旅游业发展已较为成熟,同时,大理也是一个白族自治州,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小邑庄是大理洱海边上的一个小村庄,距大理古城不远,但村庄尚未进行有关旅游方面的开发,民风民俗与早时相比保留传承较好。建筑多为土掌房,也有现在的钢筋水泥房,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石块运用更为广泛,墙体、屋檐独具白族特色,以白墙、青花、山水画和青瓦为主。道路狭窄,房屋密集,尚未进行新农村建设。村民主要通过渔业、农业和外出务工获得收入。【学校简介】建校历史:解放前,小邑庄完小原为相邻才村小学的分校区,低年级的学生在这里教学,高年级则在才村小学。随着村子人口增加,及对学校要求的提高,完小在之后的翻新扩建中,才成为一所独立的小学。教职工人数:18人(2人退休)教师年龄:均在40岁以上教师学历:最高学历为函大毕业教师职称:聘到高职者仅一人,多数以评到高职,少数为一级教师班级:一三五年级每年级两个班,二四六每年级一个班每个班平均人数:30人左右教师任课情况:每个教师带一或两个班,副科无专门的老师,以主科老师代上学生来源:才村、本村升学率:100%辍学率:几乎为0学校资金来源:政府、村子(少量)【存在问题】教师结构不合理1.教师年龄偏大全校18个教职工中,年龄都在40岁以上,教师年龄偏大,则可能存在教学观念、方法落后的问题,与孩子距离的拉大,缺乏青春活力。2.新老师招聘太少为了避免新的经费开支,有关部门有意减少新老师的招聘和教师待遇的提高,致使学校教师资源缺乏。3.教学用具落后,学生桌椅破旧学校教学用具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基本的教具和实验器材,也没有多媒体设备。课桌椅破旧,校园设施简陋,已坏的球架无修缮 1.政府资金补给方式存在隐患政府对学校的资金补给是按学生人数算的,在学生很少的偏远学校得到的补助也较少,致使学校建设不佳,学生条件艰苦,学校向学生收取较高的生活住宿费(大理太邑乡乌栖村完全小学,每班平均大概十几人,住校生每月交纳100多的生活住宿费,伙食很差,菜色单调,环境艰苦)2.教师抱怨职称评选学校大部分老师教学水平已达标,但由于职称名额按学区而不按学校分配,名额又少,很难评上,虽已有很多老师评上了高职,但却难以聘上,很多老师甚至到了退休也未聘上,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怨声四起。3.教师风气问题教师年龄较大,工作积极性受挫,以及管理者的不当,致使教师风气存在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曾亲眼看到老师和校长反锁着图书室的门,嘻嘻哈哈在里面打麻将,而学生却没有机会去图书室看书。4.白族文化传承危机白族自有本主崇拜等许多民族习俗,也有独特的白族话,学校里,从老师到学生大多数都是白族,但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很多习俗早被遗忘,学生们甚至很难说出自己村子的本主,对本主的故事更是知之甚少。已有一些孩子不讲白族话了,由于白族话没有形成文字,孩子们也都会讲汉语,没有被列入双语教学区,白族文化的传承令人担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外来人口的入侵,更是淡化了新一代白族人对本族文化的继承。商业模式的运作,使白族的民俗甚至节日脱离了生活而成为舞台上的表演,也使村子里的青壮年外出到城里打工,减少了大人和孩子的交流,加深了两代人的隔阂。5.教育观念陈旧在同教师和学生交流中发现,教师平常管理学生的方法较为简单,管理严厉,培养教育孩子的观念陈旧,在批评和严格的管理中缺乏对孩子的感化,甚至磨灭着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孩子们不敢释放本应有的童真和顽皮,表面上言听计从,而实际上难以从内心里受到真正的启迪和对老师的佩服。例:一天有个学生无故没来上课,第二天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后当着其他老师对其责骂,当学生说出未来上课的原因时,老师表示怀疑,之后便是一阵恐吓,吓得孩子颤颤巍巍。突然又拉起孩子的手,发现了一条手链,又是一阵大骂。在这件事上,老师虽然有理,虽然学生无故缺席是错,虽然孩子说了假话是错,虽然他不该带手链,但在方式上,我觉得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是当着其他的老师,这样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是运用骂和恐吓的方式,未必就真骂进孩子心里了,未必他就真的觉得自己错了;最后,虽说规定不然学生乱戴首饰,但这也是一种爱美之心,不应对其进行贬低。6.形同虚设的课程英语课,是一门完全没有的课,因为学校没有一个英语老师。音乐、美术、体育等一些德智体美方面的课程完全不受重视,形同虚设。非专业老师任课、不让学生带球去操场打球、课程被其他科目任意占用…… 这些现在都非常严重,不利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德智体美的提高。【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师年龄偏大、新老师招聘太少、教学用具落后,学生桌椅破旧和教师职称名额很少这四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经费的问题。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教育事业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常说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希望政府部门及教育部门提高对教育的重视和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在乡镇、山区的学校。在经费拨发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按制度办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灵活调整,支持好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改进职称评定方法,减少教师在教学成绩上已达标,却因名额分配不公而迟迟不能聘选的情况,推进职称评聘的公平合理。在教师风气和教学观念的问题上,应加强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学习培训和新老师的引进。但在此我不是非常提倡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们对所谓的培训以及考试都只当做是一种应付,并且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只要是能教出高分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即使老师们知道要怎么做才是真正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但他们多数还是会按照老方法去管理学生,因为那样更简单并且能收到同样或是更好的考试成绩,所以,这将会是关于整个教育体制、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的问题,而不仅是老师的问题。我相信,如果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能有所变化,更加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重视孩子的培养而不是灌输,期盼的不是考试的成绩而是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么德智体美劳甚至更丰富的课程将不会形同虚设,反而会生动活泼,备受欢迎。说到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不光是白族这样的少数民族存在的问题,大到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也没有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发展,外来因素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它们是我们最朴素、最原始的经典,它们可以教给我们已经遗忘,却是最基本的东西。而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里的朵朵奇葩,显得弥足珍贵。因此,首先我们要重视起文化传承这个问题,运用音像、图像、文字等系统地对民族文化进行整理,并加入到学校的教育中来。以上就是我本次在大理小邑庄完小调查的一些结果,和自我的一些认识,不对的地方敬请包涵指教。希望能为经济的、教育、文化的协调发展中提供一点点的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