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基础-如何布施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

ID:39606919

大小:1.3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7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_第1页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_第2页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_第3页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_第4页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学基础-如何布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如何布施才正确1三种布施1:财施,就是拿自己的钱财,拿自己的物品--譬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等给他人使用,使得他人得以活命或者度过难关等等。2:法施,就是说法让他人可以闻,可以依之而建立正知见,不仅可以成就人天善法,而且未来还可以实证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菩提。2三种布施3:无畏施,就是让众生免于恐惧。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3所布施对象譬如你看见贫穷,孤苦无依的老人,小孩,妇孺很可怜,所以用钱财来布施,或者为他们做事,让他们离开贫穷,孤

2、苦,恐惧的生活,使他们生活得以衣食无缺,免于恐惧等等;虽然这些都属于人天善法的福德,可是这些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事,不应该去推辞。4所布施的对象又譬如布施给出家人,也是应该要做的事,因为在家人本来就应该供养出家人,因为供养可以获得很多福德,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以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5四种僧人1: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2:世俗僧,是指剃发

3、,着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戒清净,亦名清净僧。6四种僧人3: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不知道要发露忏悔,也不依止,亲近供养善知识的出家人。4:所谓的无惭愧僧,乃是毁犯一切禁戒,无有惭愧,不见,不畏因果恐怖,贪着名闻利养,喜好男女的淫乐及毁谤正法的出家人。7佛弟子要以智慧拣择,不能供养的情况有人主张:“离念灵知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也就是要保持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这样就是明心见性了。”像这样不离意识所行境界的人,就是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又譬如有人主张:“心己经灭了是不能再生起,心生起了就是灭相:生是刹那顷都要灭的,灭相却是不灭的。”像这样

4、的人,就是佛所说的断见外道。8佛弟子要以智慧拣择,不能供养的情况又譬如有人主张:“大乘非佛说--坚持大乘法不是世尊亲口说的,而是佛涅磐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像这样的人,乃是毁谤正法的人。又譬如有邪淫外道主张:“在性高潮中,可以体验明光的微细层次,并借着与明妃交合的经验,可以使人即身成佛。”像这样的人,就是佛所说的邪淫外道,由此可知,所谓的无惭愧僧,就是落于常见,断见以及邪淫外道出家人。9佛弟子要以智慧拣择,不能供养的情况像这样的出家人,虽然身穿僧服现出家相,早己经不是出家人:佛弟子们不应该供养他们,因为供养他们,让他们得以继续弘扬常见,断见以及邪

5、淫外道去,非但没有功德,反而让他们继续破佛正法,不仅与他们成就破佛正法的共业,而且还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业。10布施果报的差别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11布施果报的差别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这告诉大众,真正的出家人乃是福田,布施给这样的出家人,有无量福报,因此佛弟子应该供养真正的出家人。12

6、布施果报的差别反之,如果不是供养真正的出家人,譬如供养无惭愧僧,乃是供养依附佛门的假名出家人--也就是佛所说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以及邪淫外道,这些人不是福田而是毒田,非但没有点点滴滴的福德,反而会残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能不慎!。13佛典故事-布施到彼岸14佛在《贤愚经》曾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当时有佛出世,号毘钵尸佛,十号具足;佛灭度后,遗法在人间流传。有一些比丘教化游行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僧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僧人,反思自己贫穷

7、下贱,无法供养!不禁流下泪来。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家世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养僧人;今世已经够贫穷,又亲逢此殊胜的善缘无法供养,来世就会更加贫穷!想到这里,悲伤的流下眼泪。’妻子答复先生说:‘你回到家里再详细找找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物来供养僧人。’先生听从妻子之言,回到家里,里里外外详细找了一回,只找到一钱,持此一钱与妻子讨论如何布施,这位妻子身上刚好有一明镜,两人商议决定将此二物供养。佛典故事-布施到彼岸15二人将此二物置于一个新的瓶子中,里面盛满了干净的水,

8、到众僧处所,很恭敬地亲手布施给众僧。当时的僧人一一取水用来洗钵、饮水等等。这对夫妻看到众僧欢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