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83002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试谈庄子文学思想的逍遥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谈庄子文学思想的逍遥观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创作主体由群体创作转向个体创作的变革时期,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个体从群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体意识会得到加强,个体的自身地位和生存意义同样会遭到再度思量。或许这种本体的觉醒体现在文学方面,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诸多文人,但我认为这种倾向显然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是不纯洁、不公正的。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似乎更愿意尊重自我的想法,更愿意探讨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的意义,正如千年以前庄子先生文学思想中所倡导的逍遥观。庄子文学思
2、想的逍遥观首先体现在文学创作的精神准备上。用前人总结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虚静”。何为“虚静”?这是每个探讨者必定要阐清的问题,“虚静”源于老子所谓的“道”,“道”为虚,虚为静,“道”为万事万物的本源。那么什么又是“道”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庄子·知北游》等等,从二人诸多观点中看出,所谓的“道”,实为“气”。那么“气”有什么特征呢?不可观不可触则为“虚”,扰则动停则定则为“静”,“虚静”则为“气”的
3、内在品质,也是“道”的精髓之一。庄子在文学创作之前所提倡的精神准备就是这种超脱世俗,摒弃欲望,甚至幻化为气的崇高境界,他认为只有达到了清虚、空明、宁静,才能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才能写出逍遥的文章来。庄子曾拿水作比喻,说明“水静犹明”能照见人的须眉,如果人的精神静下来就能如明镜,照见天地万物,感受自然万物之美。例梓庆削木为鐻的寓言故事,它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虚静”的心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梓庆能够制作出“见者惊犹鬼神”的作品来,正是因为他经过了“斋以静心”,进入到“虚静”的创作心理状态中。他排除一切功名利益
4、的诱惑,排除一切世俗的观念的干扰,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在虚静中能够准确地观察、认识木材和鸟兽的天性,并以主体的天性去契合客体的天性,制作出的鐻才能达到鬼斧神工的地步。庄子的这种“虚静”文学准备观似乎看起来是很老套的,也是会被很多文人因为共鸣而倍觉不新鲜的,但我要强调的是,这种文学创作理念所体现的逍遥观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意识的解放和加强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使人的思想更加开放,评人论事更加客观,因为它抛开了已有的认知,以一种更加自然纯粹的心态去考量万事万物,它的含义是深刻而久远的。沿古观今,文学的创作主流
5、似乎总是被作为一种政治依附而发挥着局限的作用,在这种依附的关系环境下,多少真正热爱文学的,满怀逍遥的文人遭到抑制和迫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文学革命”发展到“革命文学”,以及空前绝后灾难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因为缺少了这种文学创作的逍遥旷达精神,使文学不“虚静”,一味从属服务于政治,而最终导致成历史的悲剧。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重新深思,庄子的“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也同样有必要翻起细解。当然,只有文学创作的精神准备是不行的,思想是基础,实践才是最主要的。那么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庄子又是怎样的观念呢?“不
6、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庄子·大宗师》;“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至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为物化。”——《庄子·齐物论》。以上两段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物化”。人之逍遥遨游于世,则幻化为物,主客不分。这是庄子的一大哲学。演绎到文学创作上面,“物化”则体现出了庄子对于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段的要求,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层次,其一,把个人的创作观念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文字,
7、此为“物化”的初级阶段;其二,让文字具象而形象地呈现出客观事物的原貌,此为“物化”的更高层次。初级阶段是文人都能具备的,但更高层次似乎要有一定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这种人要具备“尊重自然,溶于自然”的心境,而庄子作为一个逍遥者,始终让自己游荡于万事万物的本身上面,幻化于气,感知每一个事物的每一个细节,体会每一种道理的每一层内涵,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物化”的文章,让人读起来,沉醉其中,忘乎自我的存在。文字所到之处,眼前必成其景,道理所言之髓,皆以实物相托。绝不抽象,也不是空洞地泛泛而谈。我认为,“物化”就是庄子“
8、寓言十九”的出发点,同样也是庄子“寓言十九”的归宿点。运用寓言的形象夸张直观的特点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使观者迅速地被“物化”而忘记了是在读一篇文章,随着庄子的思想一道逍遥于自然,享得自然之乐,体得自然的智慧。“虚静”和“物化”看似与文学无关,实际上却给后人以无穷的文学启迪,我认为,西晋文豪陆机同样也受了庄子这种逍遥观的影响,他在《文赋》中所倡导的“收视反听”不正是“虚静”的表现吗?他所提倡的“意称物,文逮意”的观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