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境界

庄子的逍遥境界

ID:40836263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1页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2页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3页
庄子的逍遥境界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子的逍遥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庄子的逍遥境界人的本性应该是无羁无拌的,只有保持,释放了人的本性,顺其自然,才能真正的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认为的最高境界。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便是庄子的人生观。一、庄子及其著作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的开放多是表现在战乱时期,在战乱中,统治者没有过多的功夫来禁锢思想,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几个思想大解放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庄子就是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动乱的战国时期,他一辈子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时代,他却隐居不仕,终老天年。但他

2、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崇尚逍遥,主张无为,他是孤独的平民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的思想当然与他所处的地域文化也有联系,《庄子》可以说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先秦著作,因为他的浪漫主义,他的寓言色彩很浓厚,它带给我们的是无边无际的奇异的想象与联想,这是与荆楚文化的“奇谲浪漫”分不开的,这是从文学的形式来说,而从内容上来说,《庄子》所体现的思想又是与中原文化分不开的,在《庄子》中所体现的道家的“无为”与中原文化的团结和谐又有千丝万缕

3、的联系。人们都知道魏晋时期的人们都是不拘俗套,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文人雅士都有这样的风气,像阮籍,嵇康等,人们都认为他们狂人有狂语,殊不知,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已经是这样一个狂人了,他可以放弃时间的名利,逍遥于世间,那不狂么,他可以“鼓盆而歌”,那不狂么,在《逍遥游》中就将庄子的狂体现的淋漓尽致。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任逍遥。二、何谓逍遥“逍遥”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表现的是某种轻松自在的状态。“逍遥”又四种解释,第一种是徜徉,缓慢行走的样子,这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4、。”中的“逍遥”就是这个意思;第二种就是斟酌,玩味的意思,这在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既玅思六经,逍遥百氏。”就取其意;第三种意思是彷徨,徘徊不进,在《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体现;而现在我们公认的意思便是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意思,“悠闲自得”、“安闲自在”之意。在《逍遥游》中,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态,不仅仅是平时的悠闲自得,顺其自然而已,而是要从心出发,由内而外的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逍遥游”的境界也被庄子认为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在这个逍遥的旅程中,“有德的内充,有道的显

5、现,有知的遗忘,有形的戒慎...”(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在体会《逍遥游》时就会深刻理解庄子的哲学,理解庄子的心境。《逍遥游》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庄子思想的体现,都是庄子逍遥境界的化身。三、从《逍遥游》中看庄子思想境界《逍遥游》作为《庄子》的第一篇,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逍遥游》以极为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庄子的逍遥,一个个夸张的,形象的意象,以及人们认为不可思议的故事,或是很浅显的道理体现在寓言之中,从写作手法来看这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写作特色。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逍遥游》则反映了庄子的生

6、活态度,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认为人的本性最高的境界,是超然脱物的,是最本真,最自然的生活,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①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关于大小的问题,无疑是《逍遥游》的重要问题,也是《逍遥游》的重要的思想。在文中开篇即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水中游的是北冥的大鱼,但是他却要变化,于是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还是很大。它的特色就在一个“大”字。大鹏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经常说“大鹏展翅”就是说要翱翔了。那么《逍遥游》是怎样

7、形容大鹏高举的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是何等的大气,何等的豪迈啊。可是什么又是“小”呢?“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大鹏展翅了,可是蜩与学鸠却笑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有大鹏的大,所以它们看到的世界只能是小小的世界,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像大鹏一样翱翔。这就看出了庄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就是这个道理才导

8、致这些小虫没有大鹏的境界,这除了外形上的大小之分以外,还有内心的大小,就是境界的大小,眼光的高低。但庄子的浪漫还不仅仅如此,除了将大鹏与小虫对于外,他还用了另外一个形象的寓言说明自己的结论,也就证实了“小年不及大年”,即“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就是证实了境界的不同,眼光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的内心,决定了一个人的心境。寓言的言外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