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38996
大小:2.0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7-05
《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说说你认识的中国……说出你的观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温总理此番在联大的讲话,正确反映了中国的“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
2、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你要有知识,你就参加变革现实的_____
3、___。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不闻不若见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名人名言结论: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知之不若行之(一)什么是实践?1、定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第二节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一、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9月29日成功发射联系实践的特征来谈谈天宫一号发射活动?2、特征: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第二,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判断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袁隆平进行
4、杂交水稻的实验2、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天津举行3、我国优势企业境外投资4、作家进行创作构思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有哪些?×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科学实验第一、生产实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指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活动。第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从生产活动中逐步分化和发展起来,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请大家找找看,这幅画中有错误的地方吗?唐朝画家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戴嵩有一幅「斗牛图」
5、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有一天,天气晴朗乾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一个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这幅图。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麼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实践出真知,实践
6、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思考: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1、认识的形成:眼耳鼻舌身客观外界事物人脑认识实践形色声味加工整理望远镜显微镜摄象机雷达、拾音器电子鼻电子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探测分析仪(二)为什么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在科学发现、科学发明中往往有灵感的作用,这与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否矛盾?2、灵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讨论: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几乎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获得知识,“认识来源于实践”过时了?3、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一个来源实践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启示:读书和实践
7、要相结合讨论:结论:(三)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说在近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参加了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何收获?(三)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1、青年学生只有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书本知识。2、青年学生只有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验证。3、青年学生只有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本课知识点归纳:1、实践的定义、特征和基本形式2、为什么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3、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一)寻求真知是在实
8、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二、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关系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错误的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含义形式地位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