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

ID:39497089

大小:14.47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04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_第1页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_第2页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_第3页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_第4页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头颅血管疾病的CT诊断安徽省立友谊医院CT/MR室宣家文一、C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颅内各种病变均适合于CT检查1颅内肿瘤2脑血管病3颅脑外伤4颅内感染性疾病5脱髓鞘及变性疾病6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二、检查方法1检查前准备:增强扫描者作碘过敏试验2扫描基线:眶耳线(OML)或上眶耳线3层厚/层距=5~10mm4增强扫描5特殊检查:冠状面扫描(扫描线与oml垂直)垂体颅底及顶部病变薄层扫描(2~5mm)颅底及小病变三、正常颅脑CT表现及解剖结构1脑白质呈均匀等密度2脑灰质呈略高密度3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呈水样底密度4左右两侧结构对称,中线

2、结构局中脑血管病CT诊断原发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塞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原发性脑出血脑实质内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周围环绕带状低密度水肿原发性脑出血脑实质内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周围环绕带状低密度水肿动脉闭塞性脑梗塞楔形或三角形低密度影,其位置与分布与脑动脉供血的范围一致,有轻度占位效应,急性期有脑回状强化。动脉闭塞性脑梗塞楔形或三角形低密度影,其位置与分布与脑动脉供血的范围一致,有轻度占位效应,急性期有脑回状强化。颅脑外伤CT诊断硬膜外血肿概述指外伤造成脑膜中动脉,脑膜中静脉,静脉窦,板障静脉等破裂,在硬膜与颅骨内板之间形成血肿,通常发生在外伤

3、的局部,伴有颅骨骨折。临床表现: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性昏迷,CT诊断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双凸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锐利。血肿范围局限,不超过颅缝。血肿密度均匀,有时可见气体影。骨窗条件下多数可见局部骨折有时可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混合性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概述指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对冲时脑皮层的静脉和动脉撕裂出血所致,多发生在大脑凸面,血肿范围广泛,有时可占居整个大脑半球表面。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期:外伤后三天之内亚急性期:外伤后四天~三周之间慢性期:外伤后三周以上,甚至数年至十余年临床表现:病情较重,发展迅速,早期

4、出现高颅压和脑疝症状。慢性者外伤病史不明确,发展缓慢,以高颅压症状为主。CT诊断1急性期:颅骨内板下方见弧线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泛,可见同时存在的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可不伴有骨折占位效应明显,甚至发生脑疝(脑疝的CT表现:环池一侧或全部闭塞;脑干变形,旋转,移位)。2亚急性期:血肿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形态上呈新月形或过渡形(血肿内缘部分凹陷,部分平直或凸出)。3慢性期:血肿变成混合密度,有时可见分层现象,下方为等密度(含有血红素),上方为水样低密度。有时整个血肿均变为水样低密度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病变部位脑池脑沟

5、结构消失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距离增宽增强扫描脑表面血管强化能显示出血肿轮廓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双侧同时存在时,占位效应不明显急性硬期膜下血肿亚急性硬期膜下血肿 血肿呈等密度亚急性硬期膜下血肿 血肿呈混合密度慢性硬期膜下血肿 血肿呈低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脑内血肿概述外伤后造成脑组织损伤,同时有血肿形成,为外伤直接作用或对冲伤所致。最常见的部位有:额叶底部和颞叶底部。多数情况下与其他征像同时存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1脑实质内点片状大小不等之高密度病灶,周围伴有低密度水肿,构成局部混杂密度。

6、2有明显的占位效应。3同时合并存在的其他征像,如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脑 挫 裂 伤脑挫裂伤——左颞叶底部血肿颅底骨折合并颅内积气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