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

ID:39420149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2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_第1页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_第2页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_第3页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_第4页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官员问责与引咎辞职制度共識網2013-12-0317:32作者:毛剑杰,吴臻核心提示:古代士大夫们在“居其位则谋其政”和“有耻且格”的政治道德约束之下,并不愿恋栈怀禄。恰恰相反,引咎辞职,挂冠而去,被他们视为一种担当,乃君子所为。   近日,拉脱维亚一家超市大楼倒塌致54人死亡,该国总理一周内宣布引咎辞职。联想到青岛管道爆炸事件,我们忍不住提醒:政府不提“引咎辞职”这个说法很久了。   虽然引咎辞职这个词汇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这种官员问责传统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并且,在天人感应的政治伦理基础上,即便是发生了天灾,皇帝也得下“罪己诏”检讨施政过失。   公元前7世纪的晋国,

2、一位叫李离的司法官员,因为“过听”,也就是听取了下级的错误汇报,而导致了一起错误的死刑判决后,“自拘于廷,请死于君”。晋文公不想处罚他:“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但李离坚称自己是长官,享受俸禄多。因此,把过听之罪转嫁给下级官吏,“非所闻也。”李离的坚持或让晋文公也感到无奈:“你如果自以为有罪,那我也有罪吗?”   李离回应道:“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法官错判,就应判自己的刑;错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于是挥剑自杀。  宰相篇   灾害天谴   李离或是古代中国官员引咎自责或辞职的极端案例。

3、误判冤案是如此,连天灾都会导致宰相请辞。这传统或始于汉代,《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因灾异导致三公(司徒、司空、司马)罢免之事,不绝于书。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之说,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灾害天谴说”,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现实政治的过失是有关联的,乃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这成为后世中国士大夫一以贯之的基本政治伦理。   唐玄宗时期,张九龄任宰相前后,水、旱、地震等灾害不断。还没等他主动辞职,一位名叫王冷然的小官吏已经忍不住愤然上书,要求宰相辞职:“今岁大旱,黎人阻饥,公何不固辞金银,请赈仓廪。怀宝衣锦,于相公安乎?”最后

4、还声色俱厉地质问:“百姓饿欲死,公何不举贤自代,让位请归?”   宋代的官员引咎辞职与问责制度更为严密完善。宋代房屋多竹木,因此对防火极为重视,但1029年六月,大火竟烧到了皇宫:汴京皇城内的玉清昭应宫受雷击着火,烧毁宫殿“三千六百一十楹”,只余“一二小殿”幸免于难,宰相王曾当即上表待罪,然后被罢免了宰相职务贬官青州。   又如从淳熙元年到十四年(1174-1187)间,南宋各州府连续发生多起火灾,结果“逐州守臣自劾,并放罢”,也就是说,这几个地方的知州(知府)都在火灾之后上书自我检讨,引咎辞职。   “灾害天谴说”虽然虚妄,但天灾应对无方,引发饥荒、流民、盗贼等人祸而不治,则

5、应当追究人为责任。而且,作为一种具有强烈道德色彩、令官员产生敬畏感的政治伦理,其仍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谏官弹劾   即便宰相并无实质性过错,但如果遭到御史连番弹劾——有点类似于现代政治制度中的内阁不信任案,宰相也要停职或直接引咎辞职。因宋代惯例,皇帝将“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宰相团队)”,但“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则宰相待罪(停止职务,等待裁决),或者引咎辞职。   1038年,出现“冬雷地震”,而政府尸位素餐,谏官韩琦连上数疏,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副宰相)韩亿、石中立庸碌无能,迫使四名宰执同日被罢。   有意思的是,后来宋神宗朝时,韩琦任宰相,遭

6、到御史中丞王陶上疏弹劾其专权跋扈。虽然神宗皇帝并不认可王陶所言,但韩琦自己还是坚辞。   1049年,河北发大水,河堤溃决,灾民流离失所、盗贼四起,而宰相陈执中没有采取任何应对之策,只是请些术士占卜祈祷。   为此,言官多次上书抨击陈执中,指责他用人不当、治理无方等等。迫于舆论压力,陈执中只得以足疾为由提出辞职。宋仁宗很快批准,将其降职为兵部尚书、知陈州。有耻且格   同当下一样,古代也有官员因私人生活不检点被曝光后,主动提出辞职的。   宋仁宗时,钱塘县令韩汝玉夜宿妓院,被属下衙役堵在门外,汇报公事。韩汝玉气定神闲的将公事办完后,先把衙役痛打了一百大板,然后书面向自己的顶头上

7、司、时任杭州知府范仲淹请辞:“韩某无状不检,为吏所侮,无以范民,请一解令归”。范仲淹却不以为意,大笔一挥在辞职信上批示“公杰士也,愿自爱”,没有批准他的辞职请求。   古代士大夫们在“居其位则谋其政”和“有耻且格”的政治道德约束之下,并不愿恋栈怀禄。恰恰相反,引咎辞职,挂冠而去,被他们视为一种担当,乃君子所为。   另一方面,古代中国官员并非只上不下,也非下了再无出头之日,而是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其职位升降司空见惯。今天是当朝宰相,明天可能贬为地方官员,日后还能起用拜相。如前文提到的宰相陈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