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

ID:39406818

大小:62.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2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_第1页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_第2页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_第3页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_第4页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公共图书馆研究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伪古文尚书》铁定论质疑朱建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摘要]东晋梅赜传下的《古文尚书》里被清朝学者阎若璩取出25篇判定为《伪古文尚书》,文章对此判定提出3个方面的质疑:篇数篇名的合与不合之疑;阎若璩“由根底而之枝节”辨伪方法之疑;阎若璩学术严肃严谨性之疑。[关键词]尚书伪古文尚书“由根底而之枝节”法阎若璩所谓《伪古文尚书》,是清朝学者阎若璩从东晋梅赜传下的《古文尚书》里取出25篇所作的判定。这个判定至今未改。被称“铁”定或“铁”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这个“铁”定乃“有据之言”,“立于不可败”。自清以来,研究《尚书》的著作基本不研究这25篇。岳麓书社

2、1990年出版的《白话尚书》把这25篇附在后面,定名《伪古文尚书》。清华楚简出来后,当代著名文献学家李学勤说进一步证明《伪古文尚书》确为伪书。事实真是如此而毫无疑问吗?《伪古文尚书》问题,是否与先秦传抄有误造成的版本不同有关?是否与研究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不同有关?是否也与阎若璩的治学态度有关?这些均大可怀疑。清代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现代杨善群写了《辨伪学的歧途――评<尚书古文疏证>》(见百度网),但学界未予重视。这部所谓伪书有许多重要且极有价值的治理思想,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界有必要尽可能弄清楚这25篇之真伪,这里且先提几个方面的疑问。1篇数篇名的合与不合之疑阎

3、若璩等认为《伪古文尚书》(以下简称《伪书》)之所以为伪书,是因为篇数篇名与他认定的真《尚书》和正《古文尚书》不合。《尚书》是先秦时代的重要文献。是先秦虞夏、殷商、周朝时期的历史文献总汇。原本不叫《尚书》,总计有3000多篇,孔子删为100篇。据章太炎说“盖《尚书》过多,以之教士,恐人未能毕读,不得不加以删节,亦如后之作史者,不能将前人实录字字录之也。”[1]战国时期抄录传习者众,至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使百篇本失传。据周秉钧译注《白话尚书》(岳麓书社1990年)介绍,秦国博士伏生,专讲《尚书》。秦汉之际,天下大乱,伏生把《尚书》藏在屋壁。汉代初年,伏生只找到28篇。大概由于篇数的分

4、合不同,又称29篇。《史记·儒林外传》说:“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29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可见汉代初年,孔子删定的百篇之《尚书》部分已经散失了,伏生所藏据他自己说只剩下这29篇了。[2]伏生所传29篇,是用汉代的文字写的,因此叫做《今文尚书》。这是《尚书》的所谓第二个本子。伏生口授《尚书》,经过数代传到了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在汉武帝时立于国学,一直传到东汉末年,都得到国家的承认。晋代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族刘聪攻入洛阳,虏去晋怀帝,社会大乱,晋朝所藏图书遭到严重损失。欧阳高、大小夏侯三家的《今文尚书》全部丧

5、失,民间也没有人学习它,伏生流传下来的《今文尚书》就这样终于失传了。武帝末年,鲁共王拆除孔子住宅以造新殿时,又发现一部壁藏《尚书》,它是用古代文字写的,所以叫做《古文尚书》,即孔子后裔孔安国得到并写成隶书献朝廷者,所以又称隶古定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这部《古文尚书》与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的经文相比,不同的地方有四:一、多16篇,二、脱字数十,三、异文700多,四、都是古文字写的。这是《尚书》的所谓第3个本子。其多出的16篇,孔安国没有说解。东汉时贾逵替它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作注,也只解释29篇,其馀各篇没有师说,所以也没有流传下来。据载,《古文尚书》只传习于民间,势力较小

6、。汉平帝时,刘歆爱好古文学,建议朝廷把各种古文经书都立于国学,于是孔安国的《古文尚书》才得到国家的承认。由此引起了一场历史上著名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争论。可是历时不久,由于今文经学派势力强大,集体反对,到东汉初年终被取消。《古文尚书》虽未立于国学,但影响大,学习的人多,在学界渐得优势。在杜林、贾逵、马融、郑玄等人的提倡下,《古文尚书》盛行起来。永嘉之乱,《今文尚书》失传,剩下来的就只有这部孔壁《古文尚书》了。南北朝仍然盛行。到了唐代,它又被梅賾所献《古文尚书》压倒,竟至失传。[3]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賾(梅颐)向元帝献了一部《孔传古文尚书》。据梅赜说,是魏末晋初的学者郑冲传

7、下来的。梅赜没有说明郑冲怎样得到它的。这部书共有58篇,其中34篇篇名同当时流行的郑注本篇名。这是《尚书》的所谓第4个版本。宋代朱熹等陆续怀疑这本《古文尚书》,清代阎若璩则彻底否定了这个本子。他们只认其中的29篇,多出的25篇被定为伪书,以后就叫《伪古文尚书》(下简称《伪书》),至今称之“铁”判,即认为他们这判断绝对正确。其根本理由之一就是篇数篇名不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如据《正义》所载郑玄《书序》注,谓马郑所传与孔《传》篇目不符,其说最确,至谓马郑注本亡於永嘉之乱,则殊不然。考二家之本,《隋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