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

ID:39345613

大小:267.8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1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_第1页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_第2页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_第3页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_第4页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管理理论-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现代管理思想(60年代~现在)背景: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平与民主的呼声,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论、控制论的形成,行为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发展等使管理理论出现学派林立的局面。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一、管理过程理论学派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法约尔是这个学派的最早的代表人物,《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为最早的代表作。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是战后的代表作。二、社

2、会合作学派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Barnard),著有《经理的职能》,指出经理的职能有三项:1、建立和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2、善于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贡献。3、确定组织目标。三、人际关系行为学派主张: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着重研究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人际关系。主要人物和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四、群体行为学派主要关心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非一般的人际关系。梅奥及

3、霍桑试验,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模式”。五、经验或案例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几位教授。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还必须研究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及个人心理的影响。人——机工程七、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而应集中研究决策问题,以此为核心形成管理理论。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管理决策新科学》八、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把管理人员看成是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着这一概念形成管理理论。李维特(Leaviti)《沟通联络类型对群体绩效的影响》,香农(Shannou)和韦弗(Weaver)《沟通联络的数理统计理

4、论》。九、数学(管理科学)学派认为:如果管理工作、制定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或关系式来描述。特点:1、减少决策中个人艺术成分。2、以经济效果作为方案评价的依据。3、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4、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伯法(buffa,美)《现代生产管理》十、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Approach)认为: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itdepends”卢桑斯(FredLuthans,美)《管理的权变理论》:当过程、计量、行为、系统等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

5、生了“不同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伍德沃德(JohnWoodward)《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十一、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用系统的概念来分析和研究组织模式、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过程,并建立系统模式用于分析。卡斯特(F.E.Kast)《系统理论和管理》。十二、企业文化理论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首先使用了“企业文化”。1982年哈佛首先开设了“企业文化”课。80年代初,美国先后出版了4部重要著作:1、威廉·大内(WilliamG.Duchi)《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HowAmericanBusinessCanMeettheJapane

6、seChallenge”。花了8-9年,对日、美典型企业调查比较,提出“Z型组织”模式:①实行长期雇佣或终身雇佣制。②对职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③培养多专多能的人才。④采取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决策方式。⑤既要依靠科学的定量分析和严格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有效的启发。⑥树立员工平等的观念,上下级之间建立一种融洽、信任的关系。⑦利润并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通过向顾客提供真正的价值和帮助职工成长所得到的回报。2、帕斯卡尔(RichardT.Pascale)和阿索斯(AntonyG.Athos)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通过对日、美32家企业的

7、调查,提出“7S”理论:结构(Structure)、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技能(Skills)、作风(Style)、人员(Staff)和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Goals)。前三个为硬性因素,后四个为软性因素。美国企业过于强调硬性因素,日本企业在肯定硬性因素作用的前提下,较好地兼顾了软性因素。3、特伦斯·迪尔(T.Dill)和爱伦·肯尼迪(A.Kennedy)的《企业文化》。提出: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取胜之道。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了五个要素:①企业环境,②价值观,③英雄,④习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