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讲 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二: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第二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考纲解读】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各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4.能运用和与差、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5.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6.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测量
2、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高频考点一: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命题预测】1.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涉及三角形的问题,在近3年新课标高考中都有出现,预计将会成为今后高考的一个热点。2.该类问题多数是以三角形或其他平面图形为背景,考查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函数的化简与证明。3.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在选择、填空题中出现。方法指导:1.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式变换,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在新的载体上进行的三角变换,因此要时刻注意它重要性:一是作为三角形问题,它必然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及时进
3、行边角转化,有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二,它毕竟是三角形变换,只是角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是适用的,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2.在解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一定为正,但该角不一定是锐角,也可能为钝角(或直角),这往往造成有两解,应注意分类讨论,但三角形内角的余弦为正,该角一定为锐角,且有惟一解,因此,在解三角形中,若有求角问题,应尽量避免求正弦值。例2:【2012高考上海理16】在中,若,则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
4、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知由,可知,在三角形中,所以为钝角,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其推理、余弦定理的运用.主要抓住所给式子的结构来选择定理,如果出现了角度的正弦值就选择正弦定理,如果出现角度的余弦值就选择余弦定理.本题属于中档题.【方法技巧】(1)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角的正弦化为边时只能是用a替换sinA,用b替换sinB,用c替换sinC。sinA,sinB,sinC的次数要相等,各项要同时替换,反之,用角的正弦替换边时也要这样,不能只替换一部分。(2)以三
5、角形为背景的题目,要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例2.(2013年高考北京卷(理))在△ABC中,a=3,b=2,∠B=2∠A.(I)求cosA的值;(II)求c的值.【答案】解:(I)因为a=3,b=2,∠B=2∠A.所以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故.
(II)由(I)知,所以.又因为∠B=2∠A,所以.所以.
在△ABC中,.
所以.例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设△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Ⅰ)求的值;(Ⅱ)求的值.【答案】解:(Ⅰ)由余弦定理,得,
又,,,所以,
6、解得,.
(Ⅱ)在△中,,
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为锐角,所以
因此.考点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命题预测】1.有关解三角形及实际应用在高考中有时出现。2.该类问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其建模后为解三角形问题,与三角函数及三角变换等知识交汇。3.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题目为中档题。方法指导:1.审清题意,注意建立数学模型,找出相关三角形的边和角,灵活选用相关的三角函数的公式化简或求解。2.注意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运用等。例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本小题满分16分.
7、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处下山至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沿直线步行到,另一种是先从沿索道乘缆车到,然后从沿直线步行到.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处下山,甲沿匀速步行,速度为.在甲出发后,乙从乘缆车到,在处停留后,再从匀速步行到.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山路长为,经测量,,.(1)求索道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CBA【答案】解:(1)∵,
∴∴,
∴
根据得
(2)设乙出发t分钟后,甲.乙距离为d,则
∴
8、∵即
∴时,即乙出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由正弦定理得(m)
乙从B出发时,甲已经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m才能到达C
设乙的步行速度为V,则
∴∴
∴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范围内【真题训练】一.选择题。(共40分)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