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ID:39117132

大小:4.29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6-25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_第1页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_第2页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_第3页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_第4页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口次目次摘要⋯⋯⋯⋯⋯⋯⋯⋯⋯⋯⋯⋯⋯⋯⋯⋯⋯⋯⋯..⋯IABSTRACT⋯⋯⋯⋯⋯⋯⋯⋯⋯⋯⋯⋯⋯⋯⋯⋯⋯⋯.II目次1一前言⋯⋯⋯⋯⋯⋯⋯⋯⋯⋯⋯⋯⋯⋯⋯⋯⋯⋯⋯⋯.1翮舌⋯⋯⋯⋯⋯⋯⋯⋯⋯⋯⋯⋯⋯⋯⋯⋯⋯⋯⋯⋯.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2文献综述⋯⋯⋯⋯⋯⋯⋯⋯⋯⋯⋯⋯⋯⋯⋯⋯⋯⋯⋯32.1情绪弹性研究综述⋯⋯⋯⋯⋯⋯⋯⋯⋯⋯⋯⋯⋯⋯.32.2生活事件研究综述⋯⋯⋯⋯⋯⋯⋯⋯⋯⋯⋯⋯⋯⋯.82.3应对方式研究综述⋯⋯⋯⋯⋯⋯⋯⋯⋯⋯⋯⋯⋯⋯102.4生活事件、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综述⋯⋯⋯⋯

2、⋯.132.5已有研究的不足⋯⋯⋯⋯⋯⋯⋯⋯⋯⋯⋯⋯⋯⋯..153研究设计⋯⋯⋯⋯⋯⋯⋯⋯⋯⋯⋯⋯⋯⋯⋯⋯⋯⋯..1731研究目的.....一.⋯⋯⋯.:73.2研究假设⋯⋯⋯⋯⋯⋯⋯⋯⋯⋯⋯⋯⋯⋯⋯⋯..173.3研究对象⋯⋯⋯⋯⋯⋯⋯⋯⋯⋯⋯⋯⋯⋯⋯⋯..173.4研究工具⋯⋯⋯⋯⋯⋯⋯⋯⋯⋯⋯⋯⋯⋯⋯⋯..173.5数据处理⋯⋯⋯⋯⋯⋯⋯⋯⋯⋯⋯⋯⋯⋯⋯⋯..184研究统计与结果⋯⋯⋯⋯⋯⋯⋯⋯⋯⋯⋯⋯⋯⋯⋯⋯..194.1初中生情绪弹性状况分析⋯⋯⋯⋯⋯⋯⋯⋯⋯⋯⋯⋯194.2初中生生活事件、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254.3情绪弹性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

3、式中的作用机制⋯⋯⋯⋯295讨论⋯⋯⋯⋯⋯⋯⋯⋯⋯⋯⋯⋯⋯⋯⋯⋯⋯⋯⋯⋯345.1初中生情绪弹性特点⋯⋯⋯⋯⋯⋯⋯⋯⋯⋯⋯⋯⋯.345.2初中生生活事件、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365.3情绪弹性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间的作用机制⋯⋯⋯⋯⋯⋯385.4研究不足与展望⋯⋯⋯⋯⋯⋯⋯⋯⋯⋯⋯⋯⋯⋯..386研究结论⋯⋯⋯⋯⋯⋯⋯⋯⋯⋯⋯⋯⋯⋯⋯⋯⋯⋯..40参考文献⋯⋯⋯⋯⋯⋯⋯⋯⋯⋯⋯⋯⋯⋯⋯⋯⋯⋯⋯.41附录⋯⋯⋯⋯⋯⋯⋯⋯⋯⋯⋯⋯⋯⋯⋯⋯⋯⋯⋯⋯..45致谢⋯⋯⋯⋯⋯⋯⋯⋯⋯⋯⋯⋯⋯⋯⋯⋯⋯⋯⋯⋯..49V¨前言●-

4、JL—J-_1月Ij舌1.1研究背景初中是已经脱

5、离儿童群体又尚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种过渡时期身体、智力迅速发展,在个体发育上是充满生机的、最宝贵的时期,同时又是生理、心理突变,社会影响日增,知识经验不足,因而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思想矛盾和过失行为的时期。对个体来讲,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新的学校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内容和要求都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挑战,再加上这一时期他们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很多学生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助。如果这些消极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沃建中等人(2

6、001)对北京等五个省市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4.2%的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2.9%的初中生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邓树嵩等人(2007)对广西省某市1799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该市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高达52.86%。张敏、王振勇(2001)对云南等五个省市的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抽样样本中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占5.2%。这些调查研究虽然样本较为局限,但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另一方面,从这些调查研究和日常的生活经验中我们也会发现另外一,t·现象,就是同样经历逆境和挫折,些个体能以积极的心志玄面利它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7、纵使失败也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不断的成长;而另外一些人很容易被困难所打倒,长时间沉湎于消极情绪而不能恢复,导致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本研究中情绪弹性的问题。情绪弹性是从心理弹性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概念。心理弹性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至今对它的研究已有四十多年。学术界关于它概念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普遍都认可心理弹性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一是个体必须要遭遇逆境;二是个体在逆境中适应良好。它考察的是保护性因子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随着对心理弹性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提出如果将其进行细分,可能会更好地对它进行研究,Olsson和D

8、avidson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并且Davidson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情绪弹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也主张把情绪弹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进行研究。国内对情绪弹性的研究还比较新,基本上处于概念引入阶段。也有一些文章考察了情绪弹性与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间的关系(如性别、年龄等),以及它对其他一些心理变量的影响(例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等)。本文丰要考察情绪弹性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间的作用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可以丰富情绪弹性的理论研究,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