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14644
大小:183.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5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讲义精练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0课 兴 贤1.通假字践五帝、三皇之涂同“途”,治世的境界。2.古今异义(1)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古义:俗人,世俗之人。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古义:直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3.一词多义(1)迩(2)轶(3)践(4)以4.文言句式(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判断句。(2)不责人以细过:状语后置句。(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省略句。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国家的兴盛、衰亡,能否任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结合
2、文章,畅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千古英雄怀才不遇,原因诸多,结合本文,从统治者方面来看,有以下几点:①统治者闭目塞听,甚至刚愎自用,不能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意见;②统治者求全责备;③统治者忠奸不分,亲小人,远贤臣;④统治者墨守成规,挤压了人才发挥的空间。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迩:远离D.跨两汉、轶三代轶
3、:超过,超越答案 C解析 迩:亲近,偏信。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以:介词,因为B.以母忧去职以:介词,因为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以:介词,拿、用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介词,表时间的界限答案 C解析 以:凭借,依靠。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犹有贤能若是之众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 A解析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为倒装句。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②被创流血,至难也 ③犹有
4、贤能若是之众 ④觉今是而昨非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 D解析 ①至:到达。②至:极。③是: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贤能之士。④是:与“非”相对,正确的、对的。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
5、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弃贤专己而衰 专己:
6、自负专断B.古虽扰攘之际扰攘:纷扰C.博询众庶询:咨询D.则谠直之路开矣直:正直答案 D解析 直:直言进谏。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B.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C.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D.在君上用之而已答案 B解析 B项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C、D三项均为代词。7.下列对“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一句中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仲虺、伊尹、“三仁”都是贤者B.仲虺、伊尹是贤者,“三仁”是奸人C.仲虺、伊尹是奸人,“三仁”是贤者D.仲虺、伊尹、“三仁”都是
7、奸人答案 A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译文: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2)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译文: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文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
8、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