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10834
大小:1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板书:辩) 通过查字典,你知道“辩”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读题。
2、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 交流。 (2)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赞许味道充饥浪费满意不以为然时机争论不休煮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
3、过故事的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故事在课文的2~5自然段。读故事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边读边想”。 (师板书:边读边想) 2.要想当时的情景,想背后的含义。开始默读思考,在书上做出记号和批注。 3.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齐读) (1)(生读:从前,大山脚下……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读到这儿就可以想:以打猎为生,说明兄弟俩的箭法——一定不错。 (2)(生读: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 “一群大雁”,说明大雁的数量不少,(指课件上的图)见过大雁吗?脑海中浮现它们的什么样子——(
4、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嘎嘎”叫着,从兄弟俩的头上飞过。) (3)(生读: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很想”说明他们很饿,急需进食。凭他们的箭法,这个想法完全能做到,但他们动心了,却没有立即行动。要读出“很想”的味道。再读这句话,接着往下读。 (4)(生读: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哥哥不以为然……能有什么好味道?……老人觉得……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知道什么叫“两全其美”吗?(指名说) 就是双方都满意,也叫“皆大欢喜”。(出示词语,齐读) (5)(生读:兄弟俩都很
5、满意……无影无踪了。) 从“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考虑兄弟俩当时的表情、心情) 4.很好,边读边想,就能读出味儿来,还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事里的兄弟俩为了什么而争论? 5.简单地说,就是为大雁的吃法而争论,结果呢? (边交流边板书: 兄——煮 弟——烤)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聚”;提醒“赞”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都爱听故事,
6、对吗?关于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个故事的故事,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印度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傻、二傻和三傻,他们一个比一个傻。国王着急啊,遍请名师,用各种方法来教育,都没有效果。可是,有一个老师却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让三傻不傻,知道他怎么教的吗? (生猜测) 2.猜对了,就是讲故事!用故事来启发智慧。为此,这个人还编了一本书,叫《五卷书》。这本书后来就流行在整个印度,成了印度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你看,故事能让人变聪明,故事能让人长智慧,是不是更喜欢故事了?那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争
7、论,领悟故事内涵 1.有人说:课文是房子,题目是窗子,透过“窗子”可以看到“房子”里的东西,这样的题目才好。那这个题目中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争论) 看来,“争论”二字,值得品味。既是“争论”,肯定离不开人物说的话,让我们聚焦他们的对话。(出示“争论”部分的文字) 2.男生读哥哥的话,女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分角色读) 3.再反过来,女生读哥哥的话,男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分角色读) 4.这样的语言,一读,争论的味道就出来了。如果弟弟这样说:(出示:鸭子可以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可
8、以烤了吃。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两个句子比比,你觉得怎么样?(感受第二个句子的争论味道更浓) 5.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同,感觉就不一样了。奥妙就在那几个“?”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