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

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

ID:3909850

大小:362.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5

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_第1页
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_第2页
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_第3页
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9卷第5期2009年10月‘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V01.29No.5Oce.2009当代中国艳俗雕塑的社会根源蔡增杰(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艳俗雕塑于“85新潮”后在中国出现,近几年艳俗雕塑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有人认同,有人默许,也有人反对。从中国雕塑史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进步,它打破了中国雕塑单一的思维模式与造型样式,为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拓宽了思路。但艳俗雕塑是对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与价值体系的反叛

2、,尽管它运用的是雕塑的语言,但它不适合中国的土壤。●关键词:中国;艳俗雕塑;现状;社会根源;文化中图分类号:J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078(2009)05-081-03“85新潮”以来,西方当代雕塑艺术风格、流刻画与表现身体最隐私的部位、肢体残缺的畸形派以及表现手法和观念大量涌人中国,对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雕塑至此结束了单一的思维模式和造型样式,迎来了一个多元的新时代。艳俗雕塑是当代中国雕塑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以一个全新的样式呈现于当代中国雕塑界,它对中国传统价

3、值观是一种挑战,甚至是反叛,但从中国雕塑的发展来看,它既有积极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消极影响。一、艳俗雕塑在中国的现状西方文化进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以后,艺术题材由现代主义的世界性和宇宙性转向现实的社会性和世俗性,人文艺术与社会紧密相联,通过超越艺术和生活界限,消解高级话语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填平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鸿沟。u1西方艳俗雕塑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而图1刘国力(2005经典系列>当代中国艳俗雕塑,就是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人,极力张扬人的淫欲与兽性,或者塑造人兽不分于“85新潮”后由西方引

4、进的。近几年来,国内一的怪物,人畜共乐的荒诞场面,还有一些人热中于些媒体、网络频频刊登、报道这类作品。这些作品刻画动物的乳房与生殖器,这些作品造型夸张,色的作者以北京宋庄、七九八艺术区的青年艺术家彩艳丽。对于艳俗雕塑,雕塑界与理论界有不同居多,也有少量学院派人物。这类作品往往表现的评价,有人默许,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例如盼是最羞于见人的俗事——拉屎、性爱,或者着力雕塑家钱绍武先生2006年11月在成都第12届收稿日期:2009-06.15作者简介:蔡增杰(1976一),男,湖北荆州人,湖北美术学院艺术

5、硕士,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q163。万方数据·82·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中国雕塑论坛上说:当代中国雕塑界比较乱,但是乱要比整齐划一好,中国雕塑只有在乱中才能够前进。在这次会上,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李绵璐先生语重心长地指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借鉴外来文化要慎重。(钱绍武、李绵璐的观点来自2006年11月24—27日在成都参加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期间本人记录两位先生的会

6、议发言。)他们都含蓄、谨慎地表明对这些艺术现象的态度。笔者和西安美院石村教授专门参观走访了798艺术区雕塑作品展,对于某些艳俗雕塑作者的基本功石教授是肯定的,但对作品的品位、格调持保留意见。美术理论界一些活跃人物对艳俗雕塑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其中一少部分人长篇累牍写文章肯定艳俗雕塑,最近也有个别雕塑家写文章含沙射影批评艳俗雕塑。但不管怎么说,艳俗雕塑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现象呈现于当代中国雕塑界,而且影响了一批正在美院求学的年轻人,他们纷纷效仿,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蔓延趋势。二、艳俗雕塑与中国传统文化艳俗雕塑在中

7、国属于泊来文化,它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中国古代雕塑是为宗教、皇权服务的,雕塑的题材主要是宗教雕塑与陵墓雕塑。而近代以来雕塑样式与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表现题材、造型样式来看,近代以来中国雕塑与传统文化是割裂的,它属于泊来文化。.20世纪初至80年代中期,中国的雕塑样式属于西方传统写实体系和前苏联样式,但它反映的却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核心价值体系与伦理道德,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它仍然是中华民族传统雕塑文脉的延续,属于高雅雕塑艺术的范畴。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古代并没有艳俗雕塑与高雅雕塑这

8、一提法,但在古代的文论与画论中隐含有这种区另q。例如,孑L子曾经用绘画比喻“礼”,用雕刻比喻教育,用诗教和乐教达到“克己复礼”政治目的。谢赫在其著名的画论《画品》中,一开头就提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生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艺术功能论,等等。这些文论、画论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教和德教功能,主张艺术作品要有思想性,要教育人们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L21我们将这类艺术称之为高雅艺术,反之称为艳俗艺术。从雕塑的本体语言上看,艳俗雕塑是对高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