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

ID:31397838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_第1页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_第2页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_第3页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_第4页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探析  摘要:冲突理论认为师生冲突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反映着家庭、学校、网络、法律的社会现实冲突,而社会变迁的持久张力、社会价值的功利取向、社会资源的城乡失衡才是隐藏在师生冲突背后的社会根源。只有深入研究并厘清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才是预防与面对师生冲突的前提。  关键词:教育冲突论;师生冲突;社会根源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9A-0007-03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JonathanH.Turner)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

2、到目标。”[1]冲突理论对于师生冲突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揭示冲突背后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只有把握师生冲突的真正社会根源,才能够正确认识师生冲突并有效化解师生冲突。  一、师生冲突的多学科阐释  我国学者从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视角对“师生冲突”进行了研究。首先,教育学学者在分析“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时,强调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管理手段、教育方式上的主观差异,李金霞认为“8师生冲突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由于教师外在权威的滥用和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而引起的,针对同一问题、对象而发生的或隐蔽或公开的,对教学造成一定干扰的一种社会互动”[2]。其次,文化学

3、学者在分析“师生冲突”的成因时,指出师生冲突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林存华认为“师生文化冲突和师生冲突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即指持不同性质文化的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对立、对抗”[3]。最后,社会学学者在分析“师生冲突”的成因时突出师生社会地位的差异,即师生所代表的两个不同社会身份之间的冲突。总之,所有学科的学者在分析师生冲突时,都把师生冲突“视为一种社会互动过程,且互动的双方存在一定的对抗性”[4]。  二、师生冲突背后的社会现实审视  依据冲突理论,师生冲突与社会密切相连,对于师生冲突的研究要从社会现实情境着手,从而厘清师生冲突的真正根源。 

4、 (一)家庭教育冲突:异地或留守  在农村及边远地区,父母担负着全家人生存的希望,背着沉甸甸的担子外出打工,孩子选择留守接受隔代教育还是随父母接受异地教育?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关系到孩子的德性、习惯、气质的培育与养成。如果随迁到父母工作所在地接受教育,将面临诸多实际问题,比如入学困难、花销巨大、父母监护时间有限等。再加上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难以倾诉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家庭的关爱与温暖,更不利于孩子内心的健康发展。如果选择留守家乡接受教育,“留守儿童”便像“断了线的风筝”8,诸多问题依旧存在,太多不幸的案例让我们不得

5、不关注这类身份独特并亟须保护的群体。留守虽然解决了随迁造成的资金、距离、时间上的问题,但隔代家庭教育实效令人担忧。祖辈对孩子较亲昵,容易溺爱青少年,而缺乏对孩子行为、心理上的正确引导,缺少健全、严格的人格教育,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使师生关系存在巨大隐患。  (二)学校教育冲突:育人或育分  在学校教育中,视育人为关键还是视育分为关键也是一种隐存冲突。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宣称“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仍是以“分数”、“排名”、“好差”等标签化、等

6、级化的符号、指标衡量孩子。学校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学校情境中,道德教育不是教育教学的主旋律,而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附属品。学校的课程设置简单地以满足应对考试、提高成绩为根本出发点,忽视了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引导,师生关系异化为一种“支配―从属”的配合性工作关系。在紧张、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氛围中,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学校及教师产生逆反和对抗情绪。  (三)网络使用冲突:约束或放任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7、,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更是他们获得心理安慰的基本渠道。网络中有些影视作品、游戏、卡通漫画中充斥着血腥暴力、刀光剑影、悬疑恐怖等内容,为所欲为、鲜血淋漓的场景使得暴力虚拟化、低害化,导致青少年沉浸在这样“8热血澎湃”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且不会因暴力言行产生恐惧感、负罪感。在虚拟世界(特别是网络游戏)的枪林弹雨、枪刀械斗中,青少年获得了一种生活外的刺激感、成就感、满足感、兴奋感,发泄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获得了一种虚拟世界的“认可”。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也很有限,如果对他们的网络行为不加必要的约束,他们会因长时沉湎网络而模糊

8、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线,把虚拟世界的行为模式带到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