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11401
大小:1.62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6-23
《《疼痛与镇痛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疼痛与镇痛药一、疼痛的含义与分类二、常用的镇痛药三、癌症晚期的三阶梯镇痛疗法四、镇痛药与毒品五、戒毒一、疼痛的含义与分类定义: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痛感觉痛反应:运动反应情绪反应疼痛的分类按痛觉冲动的发生部位分:躯体痛:急性痛慢性痛内脏痛神经性痛疼痛的两方面的意义:是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害的信号和反应,使机体免受伤害。但可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对诊断未明的疼痛不宜先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二、常用的镇痛药中枢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
2、度冷丁等解热、镇痛、抗炎: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吲哚美辛等(一)中枢性镇痛药:概念: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痛觉,对其它感觉无影响,意识保持清醒的药物。本类药物属麻醉性镇痛药。特点:镇痛作用强大;反复应用易成瘾。中枢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麻醉药品。一、阿片类镇痛药的分类阿片生物碱:吗啡、可待因半合成阿片类:纳布啡,丁丙诺啡,二氢埃托啡合成阿片类:吗啡拮抗药:烯丙吗啡,纳洛酮,纳屈酮哌替啶(杜冷丁),美沙酮、芬太尼、颅痛定【药动学】吸收:口服吸收,有首过效应,皮下注射可吸收。分布:广泛,少量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而发
3、挥作用。代谢:大部分在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10%成为去甲吗啡排泄:肾,少量乳汁排泄。注意:可透过胎盘屏障,胎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又能经乳汁分泌,故应用时应注意。吗啡镇痛药【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⑴镇痛镇静作用(武汉“三镇”)镇痛:作用强大,对持续性的钝痛优于间断性的锐痛。皮下注射5~10mg即可减轻或消除疼痛。镇静: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可有欣快舒适感。【药理作用】⑵抑制呼吸小剂量:呼吸变慢而深大剂量:呼吸慢而浅,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⑶镇咳:作用于孤束核(是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中枢核团)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反射
4、⑷催吐、缩瞳:针尖样瞳孔是吗啡中毒的一项指标。3.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包括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弱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也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就是吗非吸食者易感染HIV病毒的主要原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1.镇痛:2.心源性哮喘:①镇静,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氧耗。②抑制呼吸,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的浅表呼吸得以缓解。③扩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注意:休克、昏迷及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3.止泻:急慢性消耗性腹泻。注意:细菌感染者应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量下引起:恶心、呕
5、吐、便秘、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呼吸抑制等。2.耐受性和依赖性戒断症状:兴奋、失眠、腺体分泌增加、震颤,呕吐、腹泻焦虑、瞳孔散大【不良反应】可待因作用: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1/4。镇静作用弱,抑制呼吸作用轻。用途:无痰干咳,及剧烈频繁的咳嗽。注意:可致依赖性,不宜持续应用。度冷丁【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与吗啡相似,较弱。持续时间短。镇痛,镇静抑制呼吸催吐:无镇咳作用可成瘾眩晕:可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度冷丁2.平滑肌:类似吗啡,但较弱。肠道:提高张力,不致便秘。也无止泻作用。胆道:平滑肌痉挛,提高胆内压,比吗啡弱。支气管平
6、滑肌:影响小,大剂量可致收缩。子宫:不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作用。不缩短产程。3.心血管体位性低血压:同吗啡脑血管扩张:抑制呼吸使CO2积蓄。【临床应用】镇痛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产前2~4小时不用。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不良反应】治疗量与吗啡相似: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等久用易成瘾抑制呼吸震颤、肌肉痉挛、惊厥:与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有关。美沙酮Methadone本药与吗啡相当,但成瘾性产生较慢,程度较轻,临床可用于各种剧痛,也用于脱毒治疗。芬太尼Fentanyl镇痛作用为吗啡的80倍,用于各种剧痛。芬太尼缓释
7、透皮贴剂(多瑞吉)美国FDA批准,1991年上市,已在45个国家、地区应用,用于癌症的疼痛。罗通定Rotundine即延胡索乙素,无明显的成瘾性,临床主要口服用于慢性持续性钝痛和内脏痛、痛经。李时珍《本草纲目》: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二、解热、镇痛、抗炎药(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作用及用途]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消炎抗风湿作用;4.抗血栓形成作用:抑制环加氧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A2(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解热镇痛:感冒发热、肌肉关节疼痛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小剂量预防
8、心肌梗塞、脑血栓及术后血栓形成。临床应用(二)、苯胺类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解热作用强,止痛效果较差,无抗炎抗风湿作用.临床用于解热镇痛。(三)、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解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