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04310
大小:28.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相关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隆中对》【资料宝藏】1.陈寿与南充万卷楼在果城南充风光如画的玉屏山上,新建了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群——万卷楼。谈起万卷楼的由来,不能不谈到晋代大史学家陈寿。陈寿是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幼即好学,博览群书。晋武帝时,任著作郎。晋灭吴后,陈寿撰《三国志》65卷,36万字。《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六十年间兴亡大事,秉笔公正,取材严谨,文笔简洁,保存史料甚丰。后人将《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史”,可见其在中国史学上的崇高地位。南北朝时裴松之据《三国志》作注32万字,元明之际罗贯中又据此推演成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后来又发展成为三国文化体系。可
2、以说,陈寿的《三国志》正是三国文化体系的源头。南充万卷楼就是故乡人民为纪念陈寿对三国文化的重大贡献,在他当年博览群书的万卷楼遗址上修建的。万卷楼依山修建,占地100多亩。有284级石梯从山脚直达山腰,两边石狮石阙护卫,青松夹道,仰望巍巍高楼,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其有三进两重檐,依次为一展厅、二展厅、藏书阁。一展厅正中为青年陈寿半身铜像,像后的屏风上有常璩《陈寿传》木刻。展厅后面草坪正中的石台上有老年陈寿的全身坐像(见图)。二展厅上方匾额为“并迁双固”,赞扬陈寿的史学成就可与司马迁、班固并肩、成双。四周墙上有16幅彩墨巨画,从“黄巾大起义”到“三家归一统”,形象地展现了三国兴
3、亡史。第三进为万卷楼。楼下匾额为“万古留芳”,楼上匾额为“藏书阁”。匾额下有一副对联: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陈寿正是在少年时读书破万卷,博学多才,才能“千秋笔写千秋史”,成为了大史学家。2.从陈寿《三国志》看真相(张辉忠/文)一、陈寿精心结撰《三国志》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卒于西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97年)的陈寿,著魏、蜀、吴书共65篇,称为《三国志》。时人称赞陈寿有“良史之才”,比之于司马迁、班固,因此西晋朝廷命人到陈寿家中,抄写这本书,藏于政府(见晋书《陈寿传》)。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说:“唯陈寿三志,文质辫洽,荀(
4、勖)、张(华)比之迁、固,非妄誉也。”从上述所引,可见陈寿的《三国志》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之巨大。在陈寿撰著《三国志》以前,魏、吴两国都有官修的史书。因蜀汉未置史官,陈寿写蜀汉史事,靠的是对故国文献的殷勤搜集(陈寿原为蜀人)。在撰著《三国志》之前,陈寿曾奉命定诸葛亮故事,撰成《诸葛亮集》24篇,所以从《三国志》里可以看出“失、空、斩”的端倪。史书是人写的,必然带有人的主观色彩,陈寿当然也不能例外。但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可以说是信史,因为陈寿撰写《三国志》,尽皆实录,绝少主观色彩。比如《晋书·陈寿传》记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坐被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5、陈寿入晋后,撰次《诸葛亮集》,作表奏上,推许甚至。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后的评语反复称赞诸葛亮“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这分析在清代学者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卷三十九·陈寿史皆实录条》和在清代学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六·陈寿论诸葛亮条》中都大量存在。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卷六·三国志书事得实条》中还说过:“陈寿对史事的叙述,也都是“翦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 从以上历史文献所载事例都说明:陈寿并没有因为其父坐罪怀私怨而贬抑诸葛亮之处。因此,从陈寿的《三国志》来看“失、空
6、、斩”的真相是比较可靠的。史书《三国志》(属历史科学)比小说《三国演义》(属文学创作)更接近历史真实。当然,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进行对照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也必能借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二、从陈寿《三国志》看“空城计”的真相“空城计”最早见于魏末晋初人鱼豢《魏略》所载的魏人文聘事,文聘曾用“空城计”退了孙权数万之兵。 据《赵云别传》记载,只有数十轻骑的赵云在汉中也曾设“空城计”,退过曹操大兵。 关于诸葛亮设“空城计”的记载,则是在上述两人设“空城计”之后才出现。《三国志·诸葛亮传》在诸葛亮上《出师表》后所写的“遂行,屯于沔阳”之后,刘宋裴松之批注西晋人郭冲《三事
7、》(东晋王隐《蜀记》,有与西晋郭冲类似的记载,很明显是来自郭冲的说法,只是稍作加工)。郭冲在《三事》中曾说诸葛亮与司马懿相遇,“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郾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隙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