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99796
大小:14.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6《孔乙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孔乙己》教学设计郧西县六郎乡初级中学陈玲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二、走进鲁迅1、回顾鲁迅先生的简介以及主要代表作。2、插入鲁迅先生图片,说说鲁迅先生作品的总体思想。3、填空: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三、《孔乙己》写作背景介绍:《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
2、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四、文体介绍——小说1、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3、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 、 和 四部分。4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和 。5、小说的阅读方法:理情节、看环境、析人物、谈构思、讲方法、品语言、明主题五:课前预习——字词积累•颓唐(tuí) 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
3、 •荤菜(hūn) 羼水(chàn)拭(shì) •蘸(zhàn) 阔绰(chuò)舀水(yǎo)•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 着了慌(zháo) 门槛(kǎn)六、新授:(一)理情节话题一: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1、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四段)2、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六段)3、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七段)4、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八段)5、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第十段)话题二: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1、插叙孔乙己“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2、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话题
4、三:几个不相干的情节怎样连成一个整体?安排了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段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一个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1)“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2)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二)看环境(幻灯片显示:现在的咸亨酒店)教师补充: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现在的
5、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走进孔乙己的生活环境——清朝末期的咸亨酒店。思考:1、酒店里常来喝酒的客人有哪几类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短衣帮和长衫客)2、从穿着、喝酒方式、下酒物、喝酒地点四个方面比较短衣帮和长衫客的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教师归纳:通过对比,表现出当时的旧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4、重点句子分析: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教师引导: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5、文章开头交代酒店情况,这与孔乙己没直接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酒店是社会的
6、缩影,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反映出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作铺垫,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三)析人物1、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和“穿着长衫”说明了什么?明确:“站着喝酒”说明了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低;“穿着长衫”说明了孔乙己不甘居下层、思想向往上层生活、轻视劳动人民。(教师补充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2、孔乙己周围有哪些人?他们与孔乙己是什么关系?3、他们为什么笑?(重点分析:从孔乙己的外貌、语言、行为和遭遇方面分许周围人的形象)4、这样写众人的笑,目的何在
7、?(重点探讨)“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国人的冷漠和麻木。教师补充:(以乐些哀,倍增其哀。)(四)明主题1、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自身因素:热衷科举、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牺牲品社会因素:民众麻木、冷漠、缺乏同情2、“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说他大约死了,是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