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修辞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

ID:38898329

大小:1.8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6-21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_第1页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_第2页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_第3页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_第4页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表达技巧的内容繁而杂,这节课我们用分类举例的方法进行,我们将表达技巧分为四类:学习内容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近4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2005年:考查了表现手法(修辞),涉及了衬托(3套)对偶/对仗(3套)夸张(2套)比喻(2套)拟人(2套)等常见手法和顶真(1套)。2006年:衬托对比(3套),比喻(3套

2、),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拟人,对比以及象征。2007年:试卷省份体裁考点分布全国卷一宋词手法:直抒胸臆北京卷诗经手法:赋比兴江苏卷宋词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山东卷清诗手法:借代安徽卷清词手法:衬托重庆卷唐宋诗手法:拟人湖北卷唐诗手法:对比(或对照、映衬)浙江卷唐诗金词元曲手法:今昔对比,寓情于景,拟人,运用典故,化用诗句2008年:卷别体裁、时代考点福建卷唐诗手法:景中含情广东卷宋诗修辞:拟人江苏卷唐诗修辞:比喻江西卷宋诗手法:虚实辽宁卷元散曲修辞、表现手法:比喻对偶、比拟山东卷宋词手法:细节描写四川卷元散曲修辞:对偶、比

3、喻、夸张浙江卷金诗手法:触景生情特点一、手法丰富多彩二、重点考查:三、概念模糊比喻拟人对偶衬托对比景情试题类型1.判断手法型2.评析手法型3.比较异同型手法定向型手法自助型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常见修辞: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4、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一)比喻(二)比拟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

5、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三)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四)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白发

6、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夸张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五)对偶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

7、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六)排比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七)设问定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8、;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八)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