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

ID:38862243

大小:17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20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_第1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_第2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_第3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_第4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修订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第一章  中国传统(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第一节  西周伦理思想的产生与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及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时,认为东、西方曾经走了两条不同的途径。这就是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古典的古代”和以古代东方国家为代表的“亚细亚的古代”。具体说来,“古典的古代”是从氏族到私产再到国家;个体私有制冲破了氏族组织,国家代替了。“亚细亚的古代”则是由氏族直接到国家,国家的组织形式与血缘氏族制相结合。中国古代奴隶的形成就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类型。它是在没有摧毁原始氏族组织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奴隶制国家的。于是就形成了两大基本特点:一是生产资料(主

2、要是土地)所有制的王有形式,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二是劳动力(奴隶)的血缘族团性质。这就是说,整个社会结构保存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遗制,从而严重地阻碍着私有制的发展。第二节  西周“有孝有德”的伦理思想 侯外庐曾经指出,“有孝有德”是西周的“道德纲领”。又说:“为了维持宗法的统治,故道德观念亦不能纯粹,而必须与宗教相结合,从而建立了一个道德、宗教、政治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一、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 在西周的伦理思想中,关于道德规范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周人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最基本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们是对宗法关系纵(父子)横(兄弟)两个层次调节宗族内部人伦关系

3、的基本行为准则。所谓西周的道德,实质上就是宗法等级道德。它们作为奴隶主贵族内部的道德要求,同时也要求被统治的宗族恪守遵循,因而其适用的范围很广,具有普遍的意义。 “孝”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求子对父的奉养、尊敬和服从。它虽体现了父子血缘“亲亲”之情,但本质上是对父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反映。因此“孝”不是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的,只是到了私有财产出现、“一夫一妻制使父子关系确实可靠,而且导致承认并确定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的独占权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产生的。既然子女有继承先父财产的权利,因而也就要求子女有奉养、尊服从生父的义务,这就是“孝”这一观念产生的历史根据。反过来,“孝”的实行则能使

4、家庭以至整个宗族得以稳固和延续。总之,“孝”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到西周才最终确立并完善起来,其主要原因就是经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而造成的宗法等级制的建立。 周人对“孝”的规定,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奉养、恭敬父母。 第二,祭祀先祖。“孝”的上述规定,第一种含义具有普遍性,对于庶民也适用,而第二种含义,则专用于周天子、诸侯和宗子。这是因为他们是宗法系统中的嫡长,只有他们才有继承君位和宗子位的天然资格和权利,因而也只有他们才能祭祖,并决定了他们有维护君统和宗统不绝的义务。二、“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 周人不仅形成了以“孝”为主的一套宗法道德规范,而且还提出了关于“德”的

5、思想。郭沫若指出,周人的“德”,“不仅包含着正心修身的工夫,并且还包含有治国平天下的作用:王者要努力于人事,不使丧乱有缝隙可乘;天下不生乱子,天命也就时常保存着了”,这“的确是周人所发明出来的新的思想。 周人的“德”,就其社会内容(不是就其道德含义)而言,仍指获得和占有奴隶、财富之义。 所谓“修德配命”,或曰“敬德配天”,是对周人关于“修德”(“敬德”)与天命关系的思想概括。 三、“敬德保民”的“德治主义”雏形 天命一敬德一保民一者统一(或曰宗教、道德、政治融为一体),其中的关键一项,就是“敬德”,这充分体现了周人对道德作用的自觉和重视。 周人所提倡的“敬德”、“修德”,只是对王者的要求

6、。“德”在周人眼里,主要是指君德、政德,他们对于君德作用的认识,无疑地已经具备了后来儒家所主张的意义,即具备了后来儒家所主张的“德治主义”的雏形。所谓“王其疾敬德”,包括对祖、对己、对民三方面: (1)对祖(也包括对“天”),即“明德恤祀”。“恤祀”,就是谨慎地祭祀先祖和上天,不仅要严格遵守祭祀的仪式礼节,而且要对先祖、上天持有恭敬之心。 (2)对己,即统治者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3)对民,即对被统治者要实行德政,其主要内容就是“惠”民。所谓“惠民”,一曰惠于庶民,,即对民,尤其是对无依无靠的鳏寡应爱护施恩。二曰德教,就是对民进行“训告”、“教悔”,使他们心悦诚服(“和怿”)地服从周

7、的统治。三曰“明德慎罚”,所谓“慎罚”,就是要求“明于刑之中”,即量刑要适当。对于量刑,还要考虑犯罪动机和悔罪态度。以上所述的周人关于“敬德”的三个方面和治民的三条政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德治主义”的思想来源。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伦理思想特点 春秋时期伦理思想的新旧更替,为诸子伦理思想的产生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封建经济的建立和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以及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