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ID:38836356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0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_第1页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_第2页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_第3页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_第4页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之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浙江潮》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它短小精悍,语言凝练,比喻形象新颖。《浙江之潮》从概括评价到细致描写,再到名人诗评,文字虽少,内容丰富,尤其是对于浙江潮形色声势的描写可谓是精致准确,充满想象,回味无穷,是指导学生学习诵读、解读和语言创作的好素材。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

2、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文感悟的能力。且对于学习文言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法,最关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本节课的学习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感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比古今语言的不同风格,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四、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写摘录笔记,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积累玉城雪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等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层次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理解其为

3、“天下之伟观”的原因。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神奇景观之情。五、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浙江潮的特点,理解其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六、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浙江潮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浙江潮”的资料。八、教学过程:(一)乱花渐欲迷人眼——走进奇观:同学们,在你的眼中,什么可称为奇观?(生分享所见到的奇观)1、走进奇观。师: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去看看闻名中外的“浙江潮”。(板书课题)2、播放视频:(1)了解形成过程,欣赏浙江潮。(播放解说视频)(2)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观

4、后感。(3)师: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文学家周密,用不到一百字就展现出了浙江潮的风姿,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时出现的浙江潮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观看,为后面学习文言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一字一句总关情——递进朗读:1、第一关:读通读顺(1)出示课件,检查预习。(2)师示范读,注意如何停顿,用笔画下来。(3)指名朗读,比赛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第二关:抑扬顿挫(1)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现代文、图文想象、查工具书、询问他人等方式解读文本。(2)图文并茂理解文言文,师生对读,并摘录关键词,完成板书。(3)引读:当著名诗人杨万里看到浙江潮这汹涌澎湃的气势,也不由得发出感慨——

5、生集体读。3、第三关:入情入境引读赞叹:当年,南宋文学家周密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由得赞叹——今天,我们每年依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还想说一句——未来,浙江潮还将这样汹涌澎湃下去,我们的子孙都会说——【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百花绽放悟文意——延读创作:师:世界上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睁开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吧,观察我们身边的一处景观,提笔也来写一写。学生创作,组织交流,师生点评。【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把所学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四)为有源头活水来——总结文本幸福的语文课,我们

6、行走文言文,品味了南宋文人周密对浙江潮的描述,更写下了自己的诗句,用文字的方式亲近奇观、表达奇观,真是收获颇丰。期待下一次幸福的语文课堂。九、板书设计:浙江之潮——形色声势(学生补白完成板书)【学生借助板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十、作业设计:(1)收集各地奇观,办一期手抄报。(2)写一写这篇文言文的心得。【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课内向课外延伸,让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十一、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内容和语文能力之间

7、的联系,如何取舍,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这是一篇描写奇观的文言文,其中也有许多值得积累的词汇,这些词汇如何让学生真正“化为己有”?能用出来才算是学会了!但是又不能只学会本文的词句运用,我们要把这种观察和运用的能力迁移到生活中,让语文真正成为表达生活的工具。在学生充分读文,理解内容之后,我从文中杨诚斋的诗句说起,进而搭设梯度,让学生从原文中寻找词汇,拼接诗句;再辅以现代文阅读,让学生凝练词句,诗化表达;最后直接将学生的视角引向身边的生活实际,用诗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