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8105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赤湾学校--秦丽--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一膝跳反射实验为例说出什么是反射。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5.尝试测定反应速度。【教学重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类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导学案、小卡片等。【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反射的概念,区分应激性和反射。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学习并解决知识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讲解、动手拼图等活动
2、,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加教师点评引导的方式,认识反射、反射弧和反射的类型。3.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实物用具加科教小视频综合运用,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化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联系旧知,引出新题1.说出学骑自行车将要摔倒时的反应、物体突然出现在面前时眼睛的反应。2.回顾神经系统的组成,思考神经调节可能的过程。1.以学骑自行车将要摔倒时的反应、物体突然出现在面前时眼睛的反应为例,引入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的控制。2.回顾旧知,结合神经系统的组成,引入对神经系
3、统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学习。明确目标:任务驱动,明确学习内容观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任务。出示教学目标,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学习任务一:认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查看资源包里的内容,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案提示,小组内讨论交流,组间合作分工。2.小组上台展示、交流、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相关内容。3.即时反馈,根据老师的点评和总结,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1.引导学生查找资源包,分析讨论老师给出的问题:(1).阅读教材P91-92页的内容,动手完成膝跳反射,并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①叩击
4、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②它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③你能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吗?(2)根据反射的概念,思考下列问题:①反射是在那个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②反射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③反射活动有什么特点?④根据反射的概念,举例说说哪些活动是反射,哪些不是反射。2.小组展示和讲解研究和讨论内容。3.教师点评、深化总结。学习任务二:实例分析,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源包分享,小组合作讨论反射弧的组成、作用、调节的过程。2.小组上台汇报、讲解。3.根据教师的点评、深化和总结,独立完
5、成反射弧结构拼图,并深化对反射弧的理解,并学会用反射弧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1.提出问题:手碰到烫手的馒头会有怎样的反应?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反射弧的组成、作用、调节的过程。2.小组汇报、展示。3.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用反射弧的工作原理解释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生活实例,并通过视频进行知识巩固。4.结合反射弧拼图,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反射不能进行的病例,认识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神经调节。学习任务三:实例分析,认识反射的类型1.分析学案上的问题,结合资源包分享和实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反射的类型。2.小组交流、展示。3
6、.根据老师的点评和视频感知,结合实例分析,理解反射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且语言反射是人类特有的。1.以学案的问题引导,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反射的基本类型。2.小组汇报、展示、交流。3.教师点评,视频巩固,并通过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几个实例分析,提出反射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且语言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学习任务四:趣味问答,深化巩固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标,回答相应的问题,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简单小结后,通过趣味问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本节课内容2.视频感知,深化新知。引导、点评当堂反
7、馈学生完成导学案上“即时反馈”的试题,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引导、点评、总结升华。教学反思新课标要求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交流合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提出的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提出学校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因此我校基于学校实际,提出“天地就是课堂,学习就是天地”,组织开展“无边界学习”的理论学习,探索结构学习、信息化小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努力推动课堂变革。基于这一情况,我在设计课程时,事先给各小组分发资源包、
8、并明确分配任务;课堂上通过小组讲解、展示,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深化,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节的难点。课堂设置三个的活动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其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从而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研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流动,并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使本节课更生动活泼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课堂容量较大,内容显得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