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80804
大小:1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信丰工业园学校王永生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2、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知识目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
3、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四、【教法和学法】 【设计依据】根据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
4、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的特点;以及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多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和学法:(一)教法 1)导入: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学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游戏巩固。 五、【教 学过 程】课前准备:
5、 1、通过教育云发布导学案,并通过快速短信功能告知家长学生;布置课前作业、短信发布2、分小组准备好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红蓝气球。3、利用云平台电子备课功能搜索资源,准备好教学课件、视频。课前考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学习探究三、游戏巩固探究活动一: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四、布置作业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切脉图片;然后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的图片,
6、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探究1、探究活动一: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1、独立阅读↓观看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2、↓3、形成路线↓4、绘制路线↓5、汇报展示随机点名、利用展台展示小组加分【设计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身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
7、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终身受益。 2、火眼金睛识血液(大约2分钟)随机点名、课堂互动出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区别。3、探究活动二::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8分钟) 2、独立阅读3、↓4、观看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5、↓6、讨论交流7、↓1、汇报展示随机点名、小组加分【设计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游戏巩固1、“击鼓传花”(大约
8、5分钟) 学生头戴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连成血液循环路线,按顺序从左心室开始传递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红蓝气球。【设计依据】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之终身受益。 2、拓展活动“小小旅行家”(大约8分钟) 糖糖(手伤口发炎静脉注射的药物),他们即将展开一场在人体内的旅行,你能给他们设计旅程吗?选择其中一个,小组讨论一下。【设计依据】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