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

ID:38725477

大小:2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8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论文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显露数学思维 【内容摘要】建立模型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以学生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建模的意识;更要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从“动脑”到“动手”中,关注思维的过程,学生形成自主建模的能力;还要在实践中开辟平台运用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有效建模的魅力。【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数学思维数学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

2、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建模的过程中,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现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思维过程和处理数学问题视角下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策略与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建模的意识一般来说,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讲的是什么事件;对数学中的信息进行提取、检索有用的信息;将问题中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提

3、炼出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学生在“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思维,建立初步的模型意识。1.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以生为本的建模美国教育者乔纳森指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情境第一次①明明3小时走了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

4、千米?②明明小时走了2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③明明()小时走了()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求一个数除以分数,两次不同的情境问题创设,对于学生的数学模型建构产生不同的效果。-6-第二次校足球拉拉队同学要用2米的布做横幅。一条小横幅需要米,一条大横幅需要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怎样列示?第一次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列出除法算式,但是根据情境求答案时,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关于整数除法的经验没有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5、明明3小时走了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可以理解为“把千米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千米”,但是“明明小时走了2千米”,这一个情境,把“2千米平均分成份”,学生较难理解,无法利用原有的知识帮助解决。而第二次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将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有机结合起来,并用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新问题。创设一个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熟悉又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下,发现、归纳、概括、形成模型。2.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学生自主的建构奥苏伯尔强调认知结构是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主要媒体,教学要适当的

6、“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内容相关联,使之在学习者已有的旧知和需要学习新知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而情境的创设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迁移,自我建构。前后学习的数学知识存在着多元的联系,在模型的建立中带着联系的目光,有思考的把“新模型”置于“旧模型”中,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模型。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课的问题

7、情境创设。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要求只列算式补计算。问题1:学校的足球队服,一件上衣22元,一件裤子8元,3套衣服需要多少元?(提示:写出一种算式的同学想一想有没有第二种列示方法)问题2:(下图)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厘米3厘米1厘米-6-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两个情境,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并说一说每一种方法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结果和意义上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更容易些,并且通过多个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乘法分配律意义的多元表征。如果只是通过算式来说明,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只是停

8、留在表面,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二、关注思维过程,形成自主建模的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离不开数学建模活动,《标准(2011年版)》从数学课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数学建模活动过程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表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然后是学生通过观察、抽象、概括、选择等数学活动,完成模式抽象,得到模型。“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