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74879
大小:1.6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积累咏月名句知多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中原中学陈平方谈谈我所了解的苏轼字号朝代身份熟悉本文的写作背景1.“乌台诗案”2.被贬黄州“有职无权”闲官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
2、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学朗读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重点字词:
3、1.解:解开,脱下。2.欲:想。3.户:门。4.欣然:高兴的样子。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教师点拨学生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重点字词:5.念:考虑,想到。6.遂:连词,于是,就。7.至:到。8.寻:寻找。译文:想到没有和我一同游览作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重点字词:11.亦:副词,也。12.寝:睡觉。13.相与:一同,共同。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盖竹柏影也。重点字词:盖:表示推测,原来是。译文: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重点字词:18.何:疑问代词,哪。19.但(1)古义:连词,只是。(2)今义:但是,表转折。20.耳:罢了。译文: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人这样的“闲人”(清闲的人)罢了。精读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5、;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的感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月色藻荇——月影(竹柏影也)皎洁空灵清澈透明疏影摇曳清丽淡雅静动比喻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1.即清闲的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2.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它。3.其次,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
6、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赠联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愿同学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同学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