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

ID:38661351

大小:15.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_第1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_第2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_第3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树立的教材观地理教材的分析是地理教材运用的前提。地理教材的运用是在地理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资源的组织和开发,建构起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逻辑。在如何运用教材的问题上,存在两种观念:一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一种是“用”教材教的教材观。新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的教材观。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编写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新教材力求创新,融入当今地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学生生活世界中遇到的地理现象和热点、难点问题。但无论教材编写多么完美,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新

2、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的教材观。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不仅能理论联系实际,也能反映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一、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地理教学与地理教材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念,对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传统的教材观念就是把地理教材作为地理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唯上”、“教材本位”,“教”教材就是教学的一切。把地理教学过程仅仅局限在地理教材之

3、中的观念是片面的。地理教材虽然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努力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在客观上还是与地理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更不是考试与评价的依据,而真正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是地理教材的编制者根据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而编写的适合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材料,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学习资源。新课程的教材观要求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评和建构,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在“标准本位”的指导下运用教材,才是

4、地理教学的基本方向。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新课程改革倡导“一标多本”,即一个“标准”,多套“教材”,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虽然教材的编写都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凝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但由于编写者之间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同一内容的呈现方式、围绕某一地理原理所选择的案例材料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每套教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地理教材的分析和运用中,应注意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点,尽可能地使教材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从而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打下基础。如果说要求学生做到“一标多本”有困难,不切实际,也不必要,但要求地理教师应能做到“一标多本”,对于用好教材则具有重要意义

5、。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新课程地理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中设计了课题、探索、实验、制作、观察、思考、读图练习、案例研究等一系列的栏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理解地理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北师大教材为了将《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的“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探究式学习”落在实处,在课文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体系结构和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教材,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z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新的“教材观”的具体体现,是“满足学生不

6、同的学习需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的具体体现。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由地理事实性知识和地理理论性知识组成的地理知识体系所构成。一般而言,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等地理理性知识其属性相对比较稳定,而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地理事项等地理事实性知识其属性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或灵活性。如人口增长、城市建设、工业布局、交通发展、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重大的地理事件等,都会使地理空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就是要求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将鲜活的地理事项及时引入地理教学,更替教材中过时的地理事实材料,使地理教学过程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发展的动态的地理空间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